文章      动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手机版动态     相关动态     |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dayuansujiao

http://nhjcxspj.xhstdz.com/comdayuansujiao/

相关列表
文章列表
  • 暂无文章
推荐文章
清洁空气十大关键词(盘点2014)
发布时间:2024-11-08        浏览次数:2        返回列表

  日前,北京市环保局发布了“2014清洁空气十大关键词”,“APEC蓝”居首位,其后是“人努力天帮忙”、“铁腕治污”、“源解析”、“告别黄标车”、“无煤化”、“淘汰升级”、“权威发布”、“协同共治”和“清新过年”。这10个关键词,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首都大气治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重点举措和经验启示,也揭示了经过实践充分验证、将在未来长期坚持的清洁空气路线图。

清洁空气十大关键词(盘点2014)

  

  ①APEC蓝

  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峰会期间,北京空气清新质量优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APEC蓝”一词应运而生。

  “APEC蓝”得益于“人努力天帮忙”,得益于超常规减排措施的全面实施,得益于区域大气污染的联防共治,得益于全社会上下的共同参与。会议期间,北京市使出“浑身解数”:机动车限行、工业企业停限产、建筑施工工地停工、职工休假等。

  尽管停产、放假等临时减排、强制性措施在APEC会议后难以完全复制,但是,围绕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任务,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深化区域协作机制,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把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经验保留下来、固化下来,已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会议上所期待的:“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未来,北京市将继续全力以赴地打好大气污染防治这场硬仗,持续地推进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实施,通过不懈努力让短期的“APEC蓝”变为持久的“常态蓝”。

  ②人努力天帮忙

  在蓝天与雾霾的关系中,自然地理条件、气象条件是外在环境,人为排放是内在肇因,共同决定了空气质量。

  从自然因素看,北京三面环山,地形呈典型的“簸箕状”,降水少,全年易出现高温高湿、静风逆温等极端不利气象条件的天数约占20%左右。加上城市排放量大、周边污染传输影响明显的特点,当前,污染排放总量超过了环境容量,所以空气重污染仍时有发生。

  短期看,北京的蓝天,仍受制于“先天不利”的地理条件,气候因素举足轻重,但长远看,在大气治理的“天人角力”中,人越重,天越轻,人越努力,天越帮忙。历史的经验特别是“APEC蓝”、“奥运蓝”都证明了——减排才是硬道理。目前公众已达成了“蓝天可为”,重在“人努力”的共识。

  如何做到“人努力”?《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明确,要以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主要目标,以防治PM2.5污染为重点,控制污染“增量”,削减污染“存量”,增加环境容量,要求5年内实施八大减排工程、六大保障措施、三大全民参与行动,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

  ③铁腕治污

  沉疴久病,须下猛药。以最高规格通过大气治理的地方法规,在最大范围内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治理合力,以最严力度惩处、曝光违法企业,北京市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让“污染受罚”、“污染可耻”形成共识,让“重典治污”、“铁腕治污”成为常态。

  今年3月1日凌晨,“零点行动”启动,拉开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的大幕。该法规明确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责任,构建了全社会共同治理的大气污染治理新模式;严格了法律责任,将更多的大气环境污染行为纳入了承担法律责任的范围;增加了企业违法成本,提高处罚额度、增加处罚手段,为新时期“铁腕治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利器。

  同时,北京市环保部门始终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截至11月30日,全市环保部门共检查各类污染源单位近10万家次,立案处罚2569起,处罚金额8949.38万元;检查各类机动车1146.54万辆次,处罚排放超标车13172辆次。重拳之下,一批严重污染行为得到了纠正,一批生产工艺落后的企业主动退出,一些机动车车主主动淘汰高排放车辆。

  ④源解析

  大气治理须以严谨科学的研究作为基础。对污染来源能否准确解析,决定了能否正确选择最有效、最高效的治理举措。

  2014年4月,历时一年半的北京市PM2.5来源解析研究经过环保部会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组织的专家论证,研究成果正式发布。在众说纷纭的PM2.5来源问题上,给出了权威答案。

  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PM2.5主要成分为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地壳元素和铵盐等。全年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贡献约占28%-36%,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4%-72%。在本地污染贡献中,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扬尘为主要来源,分别占31.1%、22.4%、18.1%和14.3%,餐饮、汽车修理、畜禽养殖、建筑涂装等其他排放约占PM2.5的14.1%。

  基于研究成果,北京市锁定燃煤、机动车、工业生产、扬尘等四大污染主因,开展了持续的大气污染防治。APEC会议期间,为保障空气质量,北京市采取了全方位的减排措施,减排效果显著。这一行动再次证明了北京市大气污染的主要矛盾所在,表明坚持开展多领域、多污染物的协同减排,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具有重要意义。

  ⑤告别黄标车

  机动车是本地污染的主因,承担减排的主责义不容辞。北京市从污染最重的黄标车着手,在全国率先解决黄标车问题,加快淘汰老旧车辆,预计到今年底全年淘汰45万辆老旧机动车。从2011年后至今,已淘汰的139万辆老旧机动车可实现氮氧化物年均减排4%。

  目前,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60余万辆,机动车污染已成为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全市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分别占到各类空气污染物总量的86%、32%、56%。在PM2.5的本地污染贡献中,机动车排放占31.1%。

  今后5年,北京市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将坚持“公交优先、严管行业、引导个人、促进更新”的原则,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二是严格控制机动车总量;三是进一步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油品标准;四是切实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五是加快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六是严格油品质量监管,以重型车为重点加大在用车执法力度;七是加强外埠进京和过京车辆管理;八是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⑥无煤化

  煤炭是重要的传统能源,但又容易成为加剧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对于地理气象环境不利、人口密集、排放超量的北京而言,“无煤化”是必由之路。

  针对燃煤是全市PM2.5第二大贡献源的情况,北京提出了逐步建设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目标,并确定了以电力生产燃气化、企业生产用能清洁化、逐步推进城六区无煤化、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减煤换煤”等措施推进“无煤化”的路线图。

  今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实现“无煤化”。首座大型燃煤电厂关停,锅炉“煤改气”共计6595蒸吨,超额完成5400蒸吨的改造任务。据初步测算,北京市采取的多项综合性措施共可减少燃煤280万吨以上,预计2014年全市燃煤消耗总量将首次降到2000万吨以下。

  得益于“无煤化”各项措施的落实,北京市近年来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逐年持续下降,从1998年120微克/立方米降至2013年26.5微克/立方米,截至2014年12月14日,该数据降至21.3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成为了“浓度洼地”,浓度水平与沿海城市无采暖城市相当。

  ⑦淘汰升级

  企业,最重要的市场主体,经济转型与治污减排的责任集于一身。市场经济大浪淘沙,只有真正高效清洁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北京未来对于企业的环保要求,必然是世界最高水平的。

  “依法治理,严格监管;标准引领,政策导向;严控增量,压减存量;信息公开,社会监督”是北京推进工业企业淘汰退出和改造升级,加快工业减排的思路。2014年全年,北京市淘汰退出污染企业392家,约占2013-2017年计划总任务的1/3,超额完成“淘汰300家”的年度目标;《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明确禁止或限制采矿、冶金、水泥、玻璃、化工、家具、印刷、酿造等高污染产业发展;完成清洁生产审核96家,实施环保技术改造116项,实现减排挥发性有机物1.6万吨。

  2015年,北京市将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促进企业环保优者胜劣者汰。对于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鼓励通过改造升级,达到国际先进环保水平。那些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以及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企业,在北京将没有生存空间。

  ⑧权威发布

  空气质量状况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已成为公众安排生产生活的重要参考信息。北京市环保局通过长期、系统、科学的建设,构建了符合国家技术规范、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并致力于监测信息的及时、权威发布。

  目前,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已经拓展到35个。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在其官方网站实时发布35个监测子站的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和臭氧等6项污染物浓度信息,并每小时实时更新,是全国发布数据站点数量最多的城市。同时发布空气质量指数(AQI)、空气质量预报、健康影响与防护提示等信息。遇极端不利情况,有可能发生空气重污染时,会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科学应对。

  同时,为使广大市民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空气质量信息,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开辟了广播、电视、网站、微博、微信和手机App等发布平台,发挥各类媒体的优势,多渠道、全方位地发布空气质量实况和预报信息;每周设有开放日,社会公众均可预约参观。

  ⑨协同共治

  空气流动不受区划限制,大气治理不能区域分割。“蓝天常在”是共同期盼,生态环境治理是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协同共治大气污染正快马加鞭。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携手一道,共同努力,区域共治,取得良好成效。今年,召开了两次协作小组会议,分别研究部署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2014年重点工作、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以及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组织成立院士领衔的专家委员会;启动京津冀区域环保科技协作机制;搭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信息共享平台;启动编制区域深化大气治理中长期规划;建立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初步实现了空气重污染预报预警视频会商和应急联动;开展区域联动执法工作。

  APEC会议空气保障工作是试金石,是区域共治的一次成功实践,留下“APEC蓝”的宝贵经验。未来,依托协作机制平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区、市)将继续共同努力,区域共治,协同发展,为实现“APEC蓝”永驻,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

  ⑩清新过年

  2014年春节前夕,50多名环保志愿者自发组织的“清新过年、少放烟花”快闪活动在西单上演,以新颖独特的流行歌舞组合形式提出“环保年”理念,呼吁市民过年减少燃放烟花爆竹,避免灰霾加重。一个月内,快闪活动通过电视、网络、微博等渠道广泛传播。

  数据显示,2014年春节期间全市烟花爆竹销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7.3%。从除夕至大年初七,京城的空气质量总体好于2013年同期,PM2.5的平均浓度为81.9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