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尔预言每个人成名十五分钟,那已经是他那个年代的事了。其实现在,成名十五分钟比几年前都已经难得多。看着媒介越来越多,但注意力真正成为了稀缺资源。在读书这件事上,出版商越来越认识到的一个问题是,其实他们的竞争对手根本不是同行,而是这个时代形形色色的娱乐形式——根本上,这是一场注意力上的拉锯战。尽管鼓励阅读的人甚至会提这种极端的口号:阅读的人持续进步,其他则退化成了大猩猩。但阅读抓取注意力的能力相比较各种视觉媒介,终究还是差一点。
不过呢,水涨船高,与形形色色媒介竞争注意力的过程中,图书本身也在积累经验值,最直接的一招就是书名了。很多资深编辑能从一本书是什么名字判断它的畅销潜质,这可以算是标题党时代的能力吧!
书名的命名哲学归根到底在于能否在第一时间唤起公众情绪的最大公约数,能否一发即中,也就是所谓抓人。怎样让书名在一念之间击中你,出版商和编辑们绞尽脑汁,除了借助语言的力量,最重要的是击中读者的软肋,哪根软肋?试图改变的软肋,好奇的软肋。标题党其实深谙时代的心理需求,书名中的心理学,为的是第一时间满足诉求,唤起好奇。畅销书一定是满足一个时代最大多数人的需求,这是书名里反映的时代症候。
书名里的关键词策略
书名就那么几个字,有限的字数里怎样把吸引力最大化,这是考验人的事。有的书看了书名就能基本把握核心要义,比如《断舍离》,其实这书最大的卖点不在于整理出断舍离的方法,而是提炼出这个命题。比如《自控力》,副标题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噱头够足,也深契几乎所有读者的心理期待——或许很少有人会认为自己的意志力足够坚强,绝大多数人会认为如果自己有足够的自控能力,生活质量会更高,这是普遍的心理感受。
书名里的语调更关键
书名里的语调其实是个很关键的问题。试想你进书店或者在网上浏览,一个书名跳进眼球,等于和你直接说话,强调要不要紧,当然要紧。比如现在出来的书有的属棒喝型:《别让未来的你,后悔现在的自己》,导师面孔,教练语气,书名冲你一喊读者心里露怯,买回去供上吧;《滚蛋吧,肿瘤君》日式语言,但就像卡通片里有人大喊一声,就会风云乍起,头发都吹起来的狂乱,应对肿瘤,极有视觉感。最近还有一本成人绘本《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很痞又很有日常感,有没有?比较常见的还有诱惑型的标题,如果你想怎么样:《如果你想过1%的生活》。
但是近年更流行的是恳挚耐心的文艺腔,比如:《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你心柔软,却有力量》。恳挚语调的典范是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短短一句话做书名,妈妈语调的力量力透纸背,一个设想是即使龙应台没有那么有名,用标题党指数来看,这书也能有畅销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