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动态
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_
2024-11-10 15:50

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_

努力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2023年5月30日

 

一、关于召开本次培训班

 

 

二、关于社科类社会组织

(一)什么是社会组织

在我国,社会组织是指经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

1.社会团体:协会、学会、研究会、商会、促进会、联合会等基于一定社会关系形成的会员制组织;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可以作为单位会员加入社会团体。

2.民办非企业单位:由民间出资成立的,直接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各种民办研究机构、学校、医院、福利机构等非会员制组织,社科类研究机构一般叫研究院和研究中心;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3.基金会:基于一定财产关系而形成的财团性组织;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二)人类最初的社会组织形态

氏族公社是指原始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达到鼎盛,在青铜时代趋于瓦解。

(三)社团形成

社会组织伴随人类发展,社团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结果,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和欧洲古希腊时代就产生了最早的社会团体。社团是社会体系中的一种组织形态、社会结构方式和社会成员集体活动载体。社团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结果。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到取代封建社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团组织也就逐渐由雏型到成熟,由士大夫阶层到更多阶层群众参与,由单纯政治学术领域到更多领域,大规模地发展起来了。

社团发展是社会进步和成熟的标志,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结果,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分工是社团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政治进步和科学文化发展是社团兴旺发达的条件。历史上,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和欧洲古希腊时期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为社团雏型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基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了思想解放、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为近现代社团的蓬勃兴起创造了条件,二战后50多年相对和平和稳定的世界是造成世界性社团热的历史契机。

(四)非政府组织(NGO)

非政府组织是一种新兴的组织形式和社会行为体,并不是说这一术语出现之前不存在非政府组织。其实国外有一些著名的非政府组织,如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 中文也常译为“乐施会”) 、国际拯救儿童基金会等,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在二战的背景下,国际型的非政府组织开始出现,并在西方各国蔓延,逐步形成规模。面对着被二战所破坏的国际社会,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各种方式以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经济、重建家园。作为政府和市场的有效补充,非政府组织以草根组织的形态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战后之初前者力所不及的空白,而且在许多方面发挥着政府和企业所无法达到的作用。

非政府组织一词最初是在1945年6月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第71款中正式使用。该条款授权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同那些与该理事会所管理的事务有关的非政府组织进行磋商并作出适当安排”。1950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第288(X) 号决议中规定:“任何国际组织,凡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都被认为是为此种安排而成立的非政府组织。”当时,非政府组织主要是指具有国际性的民间组织。

1968年,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通过的1296号决议中,将非政府组织范围扩大。该决议规定:“只要不是建立在政府间协议基础上的任何国际组织都应该被视为非政府国际组织……这也包括那些接受由政府指派成员的组织,只要这些成员不干涉组织内部的言论自由。”

1994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将非政府组织定义为“一种非营利性实体,其成员为一个或多个国家的公民或公民协会,其行动是由其成员的集体意志根据成员的需要或一个或多个与其合作的团体的需要而决定的”。

1996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通过的1996/31号决议对联合国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再次作了规定。1968年决议只承认了国际性非政府组织,而1996 年决议则进一步承认了在各国和各地区发挥重要作用的非政府组织。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1996年的《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咨商关系决议》中规定:“任何不是由政府实体或者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起来的组织均被视为非政府组织。”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非政府组织逐渐围绕联合国体系召开会议,在联合国召开国际会议的地点,同时举办同样议题的非政府组织国际论坛,成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和影响联合国决策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联合国的官方网站上,非政府组织被给出如下定义: “非政府组织是在地方、国家或国际级别上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的、志愿性的公民组织。”

同时,世界银行的文件则认为,非政府组织是民间思想库等政策研究机构、工会、媒体、非官方机构、草根组织、社区基层组织、宗教联合会,以及其他各种类型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力的组织,也都构成公民社会。在其最广泛的意义上,非政府组织是指一切官方和营利部门以外的个人团体,无论其是依合法章程建立的还是非正式的,也无论其是稳定的还是临时的。更宽泛地说,非政府组织一词可指任何独立于政府部门的非营利组织。

(五)从国际上看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

在经济发展领域,国际经济非政府组织致力于携手世界各国、各国际组织减少在发展中国家、地区的贫困现象,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这些国际经济非政府组织主要以发达国家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为主,由于其发展时间较早、资金来源充足因而成为了国际经济非政府组织的中坚力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国际乐施会、行动援助、世界宣明会、德国明爱组织等。它们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与技术扶持以减少这些国家的贫困人口,提升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其中的重要渠道就是开展各种各样的援助项目。

在环境治理领域,近些年来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活动领域不断扩大并深入,并建立起全球网络体系,成为全球环境治理十分活跃的力量,且成效显著。地球之友国际、绿色和平国际、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气候行动网络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渠道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直接渠道是指直接组织和参与全球环境保护的项目和行动。以世界自然基金会为例,自1961年成立以来其投资了“拯救老虎"、“犀牛计划"、“保护热带雨林计划"、“保护海洋计划"、“地球一小时行动"等涉及环境保护各个领域的项目,在积极推动环境治理和减轻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间接渠道是指通过影响其他国际行为体即国家、国际组织、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的环境决策,如国际非政府组织通过向跨国公司灌输环保意识、帮助其技术改良,发动公众和舆论施加压力,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影响其消费偏好等方式影响跨国公司的决策,对跨国公司的生产和经营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非政府组织作为全球治理中的一个重要行为体,它们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全球化使得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非政府组织在探索参与国际事务行为体之间的合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的大格局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它们能够突破国家行为体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局限性,扎根于民间,构建完善系统的网络组织,有效地提高了全球治理的效率,逐步弥补和完善全球治理中国家政府无法触及的真空地带,不断满足民众对于全球治理发展的不同需求。非政府组织也拥有众多的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成员,它们也主动承担全球治理的重任,为有效性全球治理规则发挥积极作用。

(六)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社会组织

1995年,北京举办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因同期举行的“世界妇女非政府组织论坛”,而使非政府组织这一词汇在中国推广开来。

2021年2月9日消息,民政部启用新版“”,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显示,各级民政部门共登记社会组织超过90万个,其中全国性社会组织2292个。截至2020年底,全国社会组织固定资产4785.5亿元,吸纳就业1061.8万人。全国性社会组织参与制定3.3万项国家标准、2100多项国际标准。各类社会组织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实施扶贫项目超过9.2万个,投入各类资金1245亿元;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累计接受社会各界捐赠资金约396.27亿元、物资约10.9亿件。广大社区社会组织在促进居民参与、提供社区服务、丰富社区文化、化解基层矛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相关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了中外民间交流沟通。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一般称之为社会组织。可以简单理解为,社会组织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政府组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引导支持和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

社科类社会组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的智力支撑作用。当前,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引领社科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确保社科类社会组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的思想保障和行动指南。

(七)新时代社会组织建设要求

1.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 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全面提升。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立法中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要求,在社会组织章程中载明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完善党建工作、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机制。严格落实登记时同步采集党员信息、年检年报时同步检查报告党建工作、评估时同步将党建工作纳入重要指标的“三同步”要求。加大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健全党组织有效参与决策管理的工作机制。国家本轮机构改革将成立隶属党的社会工作部,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是其中一项重要职能。

2.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

加强内部治理。完善社会组织章程示范文本,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议事规则、选举程序、监督机制。推动社会组织建立健全财务、人事、资产、档案印章证书、活动、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管理等制度,规范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推动社会组织依法依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纠纷解决机制。推行社会组织人民调解员制度,引导当事人通过司法途经依法解决纠纷。

加强品牌建设。加强品牌研究,引导社会组织依据章程、业务范围和自身专长优势,开展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特色服务,形成更多有竞争力的服务品牌。推动社会组织加强诚信自律建设,贯彻落实诚信承诺制度。支持社会组织建立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加强团体标准建设。

加强数字赋能。加快社会组织数字化能力建设,推广社会组织智能化办公系统。落实社会组织线上线下信息公开机制,加强社会组织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提高社会组织舆情应对能力,提升社会组织的“互联网+”服务水平。

3.加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能力建设。推动社会组织服务大局。引导和支持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助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支持区域性和省级社会组织重点围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提供针对性服务。稳妥实施社会组织“走出去”,有序开展境外合作,增强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能力,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中国“软实力”。

推动社会组织服务基层。聚焦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社会组织在动员社会力量、链接各方资源、提供专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聚焦群众关切,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公众参与、推动民主协商、化解社会矛盾、传播法治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实施“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加快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各地将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更多用于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发挥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深入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引导社区社会组织联动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提供社区服务、培育社区文化、开展社区协商、化解社区矛盾、促进社区和谐。

实施“社会组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工程”。加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加大专业技能培训、管理经验交流、经费场地提供、人才队伍建设等支持力度,支持社会组织更好发挥在服务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中的积极作用。

 

三、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30日下午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第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举行这次集体学习,目的是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全党在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牢思想理论基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一)做好主题教育要在“四个字”上下功夫

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切实在“学”“强”“实”“新”“四个字”上下足功夫。学思想: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党性:要自觉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改造主观世界;重实践:要自觉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建新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二)理解“建新功”要把握好“五个善于运用”

“建新功”是主题教育的出发点、落脚点,我认为更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最高标准。理解“建新功”必须要充分把握好“五个善于运用”:

1.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洞察时与势、危与机(新形势),积极识变应变求变。

2.要善于运用这一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强化政治领导,丰富战略支撑,拓展实践路径(新路径),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动力活力(新动能),使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彰显、前景更加光明(新优势)。

3.要善于运用这一思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新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4.要善于运用这一思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备战姿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新对策),对各种风险见之于未萌、化之于未发,坚决防范各种风险失控蔓延,坚决防范系统性风险。

5.要善于运用这一思想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既注重解决好出现的新问题,又注重解决好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对问题的新认识),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建新功:“新”就新在如何在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新发展、新格局、新对策、新路径、新动能、新认识、新优势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要充分认识风险挑战,“国之大者”:我国发展已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建新功。

 

四、关于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谱写亮丽内蒙古新篇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关键,这为我区干部素质能力、精神状态、作风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全面系统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才能有效提高干部应对现代化建设的各种能力,提升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各项任务的执行力。

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做到以下五个牢牢把握:

1.牢牢把握五年工作和十年成就的意义——中国共产党“能”。

2.牢牢把握新思想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3.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唯一正确道路。

4.牢牢把握伟大自我革命的要求——深刻领悟两个永远在路上才能永葆党的生机和旺盛活力

5.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能成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一)牢牢把握五年工作和十年成就的意义——中国共产党“能”

过去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号召全党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北京成功举办第24届冬奥会。

 1.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三个不动摇),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2.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制订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

3.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我们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展示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

4.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我们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

5.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

总之,5年来走过的历程“极不寻常”,5年来取得的成就“极不平凡”。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二)牢牢把握新思想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1.“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的经验总结和规律揭示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

3.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天下为公《礼记·礼运》;民为邦本《论语·五子之歌》  为政以德《论语·第二章·为政篇》;革故鼎新《周易 杂卦》;任人唯贤《尚书·咸有一德》;天人合一 《庄子•齐物论》;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周易·乾》;讲信修睦 先秦·《礼记》;亲仁善邻《左传,隐公六年》

“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五个关系: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七大思维:1战略思维、2历史思维(新)、3辩证思维、4系统思维(新)、5创新思维、6法治思维、7底线思维。(党的十九大五大思维:1战略思维、2创新思维、3辩证思维、4法治思维、5底线思维)

六个重大关系: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唯一正确道路

1.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2.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3.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4.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5.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前进道路上,必须要牢牢把握以下五个重大原则: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四)牢牢把握伟大自我革命的要求——深刻领悟两个永远在路上才能永葆党的生机和旺盛活力

务必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1 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2 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3 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4 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5 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6 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7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五)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能成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风险挑战如何严峻,最根本的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全党必须牢记: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4.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5.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五个必由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鲜明提出的重大论断,内蒙古人大告别赠言,又写入了党的二十大报告。

(六)牢牢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两个确立”作为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已经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共识和共同意志,已经写在了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写在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心坎上,是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五、努力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干部能力提升的要求伴随党的事业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彰显了“两个结合”

 

思想是先导,能力是关键,担当是根本。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干部的要求

1.要求党的干部坚持共产主义理想。

2.要求党的干部 “决不拿原则做交易”。

3.要求党的干部捍卫党的性质。

4.要求党的干部认真学习、研究、宣传科学理论。

5. 要求党的干部重视并发挥党的报刊的作用。

6.要求党的干部正确对待党内的讨论、争论和批评。

7.要求党的干部带头遵守党的章程。

8.要求党的干部遵守党的纪律。

9.要求党的干部经得起对敌斗争和党内斗争的考验。

10.要求党的干部自觉接受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11.要求党的干部具有高尚情操并在学习与实践中

磨炼成长。

(二)列宁对干部的要求

1.选拔忠诚可靠的干部。

2.选拔和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干部。

3.选拔勇于担当的干部。

4.任用清正廉洁的干部。

(三)斯大林对干部的要求  

1.斯大林提出党组织要充分重视培养干部。

2.斯大林要求采取民主化的制度选举领导干部。

3.斯大林要求选任干部应遵循政治标准和业务标准相结合的原则。

(四)毛泽东对干部能力的要求

1.重视思想建设,强化组织建设

2.重视干部素质提升,牢记使命担当

3.强调调查研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

4.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5.高度重视干部的作风建设

6.根据革命形势,调整和带动干部们的能力相适应

7.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五)邓小平对干部能力的要求

1.德才兼备的评价标准

2.干部队伍“四化”方针

3.选人用人的“五个标准”

4.评价政绩的“三个有利于”

(六)江泽民对干部能力的要求

1.开展“三讲”教育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七)胡锦涛对干部能力的要求

1.科学发展观教育

2.制定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3.制定颁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

4.“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5.对青年干部等“四点希望”

6.“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

(八)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干部能力的要求

1.要求保持“纯洁性”

2.提出“好干部”

3.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4.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5.抓住“关键少数”

6.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7.“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8.“八大本领”

9.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10“忠诚、干净、担当”

11“七种能力”

12“好青年”标准

——最终要落实到“好干部”二十字标准:

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九)把握好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五个关系: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七大思维:1战略思维、2历史思维(新)、3辩证思维、4系统思维(新)、5创新思维、6法治思维、7底线思维。(党的十九大五大思维:1战略思维、2创新思维、3辩证思维、4法治思维、5底线思维)

六个重大关系: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十)能力是关键

1.提升学习能力

2.提高政治能力

3.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4.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5.提高改革攻坚能力

6.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7.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8.提高抓落实能力

9.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

10.保持身体健康的能力

11.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12.建设良好家庭家教家风的能力

13.提升艺术修养的能力

14.其他应有的能力

(十一)担当是根本

“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做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知行合一地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有理想

2.爱人民

3.讲规矩

4.能吃苦

5.肯奋斗

6.守清廉

7.重俭朴

8.勇争先

9.敢创新

10.顾大局

 

结束语

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再实践,努力努力再努力!

向大家耐心听完本人讲座深表谢意!

恳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_】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nhjcxspj.xhstdz.com/quote/2566.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nhjcxspj.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