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扫码支付居多 现金支付仅占三成
新天水网2020-12-28 11:04:13
“关注央行‘不得歧视现金令’”系列报道一
探访:扫码支付居多现金支付仅占三成
■新天水记者 黄虹
近年来,由于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的普及,扫码支付成为一种趋势,许多年轻人身上几乎从来不会携带现金。“抱歉,我没带着实体钱”甚至冲上热搜榜。1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0〕年第18号公告,规范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明确要求不得排斥和歧视现金支付。那么,在我市现金支付环境如何?会受歧视吗?记者就此进行了实地探访。
日常消费:扫码、现金支付不设限市民支付更随心
12月22日,在秦州区民主东路一家水果店,店长小雷正在为前来购买水果的顾客结算,“现在用现金支付的人很少,比如客流150人时,只有30人会用现金。”小雷告诉记者,来他店里的顾客现金支付的比例还占不到三人之一,“但店里也会常备零钱,许多年纪较大的老年人还是会选择现金支付,不会用手机嘛。”小雷边教付款的顾客如何扫码参与优惠活动,一边跟记者说,“比如我们有满减的活动,但老年人又不会用手机操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用自己的手机领取优惠券,然后在返现给这些顾客,怎么都要让他们享受到这个优惠。”
在秦州区胜利巷的菜篮子超市,66岁的贺阿姨买了一些食品后,掏出现金支付。“总共135块8毛钱,收150块零8毛,找您15块。”收银员爽快的接过钱并找零。“我出门买东西都是用的现金,还没有遇到过不收现金的情况。”贺阿姨之后,又一位年龄更大的老人买了一些蔬菜后也掏出现金。“我们收银台都会常备零钱,方便给现金支付顾客找零。”收银员张丽告诉记者,现在扫码支付是大趋势,但还有大概3分之一的人用现金支付。
理发店店主李斌告诉记者,来他店里理发做护理的基本都是年轻人,有些五、六十岁的人也都是扫码支付。“平均每天大概有十几个客人,有时候一天都遇不到付现金的,其实我自己也觉得扫码方便。但万一遇到付现金找不开的情况,那我就去周围的店铺换零钱。”
“昨天扫码支付了50多人,现金支付大概有20几人。现在我们进货、买材料也都是给人家转账,”在秦州区进步巷周记元宵店,店主周师傅说,“扫码是方便,这么冷的天,冻的脚麻手麻的还得找半天钱,但零钱也常备,避免遇到有付现金找不开的情况。”
服务窗口:开设人工窗口 扫码和手机支付共存
在天水南站的售票大厅,61岁的李国桃正在人工售票窗口购买去西宁的车票,“我不会在手机上买票,自动售票机又不会操作,经常在人工窗口买票,也没觉得不方便。”李国桃说,她也习惯了用现金购票,随买随走。
同样在天水汽车总站的售票窗口,现金或手机支付均可购票。
12月23日下午,在秦州区民主东路的一家银行网点内,一名工作人员正在耐心的指导一位老人操作ATM机存款,记者注意到,在十几分钟内,先后有3名老人在这名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操作自助机办理存取款业务。
“银行手机APP下载了也不会用,需要转账汇款或者买理财产品,都是来银行窗口办理,心里踏实。”刚刚办理完定期存款业务的白爱云说。
在伏羲庙景区,售票大厅分别设有人工售票窗口和自助售票机,也支持扫码支付。当有游客以零散小面额现金支付,和用整钱兑换零币在自助售票机进行购票时,售票人员也都给予了相应的兑换。并未出现拒收或歧视的现象。
“政务大厅一般办事都有人工服务窗口,为了照顾老年人的需求,缴费时也都可以使用现金。如果有个别必须通过手机操作的,有些老人不会用,工作人员会手把手地教,尽可能一次办结,不让他们多跑路。”市政府政务大厅综合协调科科长吴晓红说。
为方便群众办事,在市级所有行政业务单位进驻之后,市政府政务大厅又增设了公交、天然气、有轨电车、邮政EMS等民生领域的便民服务窗口。这些窗口也都支持现金支付。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