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机械  设备    经纪  教师  系统  参数    蒸汽 

鸿篇巨制!这套工具书统一了我国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术语和命名规则

   日期:2024-11-07     移动:http://yishengsujiao.xhstdz.com/quote/2067.html

  

鸿篇巨制!这套工具书统一了我国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术语和命名规则

  图 书 简 介

  本书是以《中国地层典》和《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两套辞书中所收入的岩石地层单位为基础,并收集有关地质文献中所采用的地层单位,进行综合整理、汇编和校订,以及必要的补充和修正而编撰完成的一部完整的最新地层检索性工具书,总计列述岩石地层单位近13000条。

  这套名词大全按照《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所规定的原则和标准,统一了我国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术语和命名规则。其科学性、准确性、实用性强,内容全面而又便于检索查询,可供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各领域的科研、生产、教学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阅读、使用。

  

  

  地层学在地质科学中是一门奠基性的基础学科,是基础地质的基础。自从19世纪初由W.史密斯奠定其基本原理和方法以来的一个半世纪中,地层学是地质科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对现代地质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板块构造学说兴起而引发的一场“地学革命”中其表现更为显著。随着板块构造学的确立、灾变论思想的复兴和地质事件概念的建立,对地层学等的传统理论认识和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充分体现了当代国际地质科学先进思想的《国际地层指南》于1976年面世。之后,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又于1979年、1987年、1993年连续三次进行了修改补充,1994年,《国际地层指南》修订版出版。可见,地层指南的编撰和出版,对于地层学的发展,对地质工作和找矿工作的推动,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国际地层学的上述重大变革,给予我国地学界以强烈冲击,于是在1979年经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并于1981年公开出版了《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阐述了多重地层划分概念。在2000年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上,对《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提出了修正,并于2001年公开出版了《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修订版。

  由于地层的分布具有强烈的区域性,而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每一个时代的地层都经历了后来的多种多样地质事件的变动,越是古老的地层所经历的地质事件就越多,给地层对比和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50—80年代世界各国先后编撰了类似“地层典”的专著,来推动地层学的发展,研究解决地层对比中的困难,如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等。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尹赞勋教授早在1966年开始倡导并试编出我国第一部《中国地层典(七)石炭系》。由于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该项成果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但在地层研究对比中引进地层典的思路和方法,仍不失为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为后来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国地质工作者为了迎接地质学的革命性变革和挑战,在197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之后,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性工作。从1991年开始,在全国地层委员会的组织下着手编撰各断代《中国地层典》。《中国地层典》是在国家科委和地质矿产部的关怀与支持下,作为国家科委重点资助,并列入地质矿产部“八五”期间重要基础性研究计划(8500001)中的一个项目。与此同时,在地质矿产部直属单位管理局的领导下,组织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局,开展《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即“地层清理”。经过700多名地质学家、地层古生物学家的共同努力,《中国地层典》(共15册)和《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河北省岩石地层》等各省(区、市)岩石地层(共38册),于1996年至2000年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前先后公开问世,它被广大地质工作者誉为中国地层工作的第三个里程碑。

  《中国地层典》和《全囯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的问世,将我国的地层学研究和地质找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编撰《中国地层典》和《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是一项从理论到实践跨越式的工作,时间短、参加人员多,而且两项工作是并行的,难免有疏漏和不衔接之处,况且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快速查询和检索地层信息仍然是广大用户所迫切期望的。从1999年至2008年全国开展的地质大调查工作,获得了十分丰富的地质成果和地层与古生物新资料,尤其在原有研究程度较低的我国西部广大地域,这些新资料新成果是来之不易的,是国内外地质学家求之不得的宝贵资料,而这些新成果在已有的专著中未能得到及时的反映。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我国权威性机构发布的立典性专著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为此,在全国地层委员会的主持下,编撰了《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既补充了近10年来全国地质大调查获取的新资料和新成果,弥补了《中国地层典》和《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中的不足,同时又可为广大用户提供地层数据库和电子版本。可以说,《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的出版,是中国地层工作第三个里程碑上的一朵鲜花也不为过。在《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及数据库和电子版本出版之际,我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参加如此浩瀚的词典大全工作的所有人员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深表敬意。

  

  前 言

  地层记录了地球发展和演化的历史。地层学是地质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每一位从事地质调查、地质找矿、地质科研、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水文工程调查等地质工作者、地质学家在工作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和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区域地质填图工作,查清地层单位、地层层序及其展布和地质时代是其首要任务。

  为满足各基础地质工作对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成果的应用需求,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较发达的国家先后编撰出版了不同类型的地层典(英国、法国、日本等)。1966年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尹赞勋教授开始倡导并试编出我国第一部《中国地层典(七)石炭系》。遗憾的是由于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尹赞勋教授的逝世,该项工作未能继续下去。但在地层研究对比中引进地层典的思路和方法为后来的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我国地层学界在全国地层委员会的全面指导下,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组织70余位地层学家,历经数年的努力,于1996—2000年相继完成了各断代《中国地层典》(共15册)巨著,并于2001年又完成了《中国地层典》电子版的编辑工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这套巨著的使用范围和查询、检索的便捷。与此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局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地质矿产部直属单位管理局)的领导下,组织400多位区域地质调查和地层研究专家共同完成了地质矿产部重点项目《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科研工作,编撰出版了《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河北省岩石地层》等各省(区、市)岩石地层(共38册)。上述这些研究成果为提高我国地层学研究水平、指导区域地质调查、资源勘查和地质科研,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大规模的地质大调查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与此同时,该两项成果在1999年以来的全国地质大调查中,在1:250万和1:100万数字地质图的编制过程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编撰《中国地层典》和《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是一项极其细致而复杂的工作,两项工作是并行的,加之时间紧,参加人员多,因而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而对自1996年开始启动的国家“九五”规划,在全国广大地区开展新一轮地质大调查填图,特别是确定对西部大开发政策后新一轮地质填图的全面开展,巳有地层研究成果难以满足其需求。为此,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决定:进一步扩大及完善《中国地层典》和《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及其电子版的内容,更加方便用户使用,编撰一部将二者合并,补充遗漏资料和新资料,使其成为一部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内容更全面而又便于检索查询的岩石地层工具书及其数据库;提高电子版快速应用能力和突出新资料的增补和研究程度,使之直接服务于中国地质大调查工作。这一决定,得到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

  本项工作的总目标和任务是,对已出版的《中国地层典》、《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等地层类辞书和刊物进行综合整理、汇编和校订,并进行必要的补充,编撰完成一部完整的最新地层检索性工具书——《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及电子版。这套名词大全按照《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所规定的原则和标准,统一我国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术语和命名规则,为全国地质大调查、地质科研及教学等服务,同时也便于与国际地质学、地层学领域进行学术交流。

  本项工作由全国地层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其具体任务由中国地质科学院高林志、陈克强、高振家研究员和胡光晓高级工程师承担。

  这项工作从筹划到立项均由程裕淇院士牵头完成。不幸的是,2002年1月程老病故。之后,该项目由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泽九继续组织实施完成。

  编撰《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的任务自2003年启动。在2004年3月召开的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六次常委扩大会议(香山会议)上,组织部分专家对第9稿进行了初审。根据专家初审意见,进行补充修改,于2004年9月完成修改稿(第10稿),并按断代打印成册,分别发送全国地层委员会相关分委员会和断代工作组的专家进行进一步审查。发送的专家有: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命名审核分委员会:黄枝高、陈克强;下前寒武系工作组:耿元生;上前寒武系工作组:陆松年、孙卫国、尹崇玉、邢裕盛;寒武系工作组:项礼文;奥陶系工作组:汪啸风;志留系工作组:戎嘉余、傅力浦;泥盆系工作组:侯鸿飞;石炭系工作组:金小赤;二叠系工作组:金玉矸、魏家庸;三叠系工作组:殷鸿福、姚建新;侏罗系工作组:季强;白垩系工作组:陈丕基、万晓樵;古近系工作组:王乃文;新近系工作组:邱占祥;第四系工作组:张宗祜、闵隆瑞;同位素年代分委员会:刘敦一。上述专家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对第10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5年11月在南京召开的由全国地层委员会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主持的《全国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新进展成果交流会》期间,课题组将第10稿又按省(大区)的形式打印成册,分别聘请到会的11个有关省的16位专家[包括内蒙古的邵积东、王惠,吉林的殷长建、彭玉鲸,黑龙江的浦全生,河北的李勤,贵州的王立亭,安徽的夏军,云南的曹德斌,河南的杜凤军,浙江的包超民,山东的张增奇,西藏的王大可(提供地质大调查中西藏地区新建的地层单位),新疆的张师本(提供石油部门中、新生界部分地层单位),广西的殷保安,天津地矿所的杨春亮等]协助审查、补充、修改。2006年6月,陆续收到上述专家的审查、修改、补充意见。此后,由陈克强负责汇总上述各省专家的意见,对10A稿再次进行加工、修改、补充,并对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辽宁等10省(区)的10A稿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及电子文件的修改;高振家负责对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及西藏、山西等7省(区)的10A稿进行审查修改及电子文件的修改。至此,完成《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修改的第11稿。

  2007年48月进入统稿阶段。2007年4月,编写组在全国地层委员会项目办公室的组织下,经多次讨论、统一认识后,对下列问题作出了统一处理。

  (1)地质时代表述问题,如有几个时代代号,只釆用一个比较确切的时代代号标注,将其他有关时代的不同认识置于其后括号内,或在备注中加以说明。

  (2)层型问题,采用中国和国际地层指南的规定分为5类表示,即:【层型】正层型为……,或次层型为……来表述。

  (3)引用《中国地层典》资料时,一律采用下列格式(中国地层典寒武系,第25页)。

  (4)地层单位厚度表述,以综合厚度表示(XXXXXX米),原则上不取小数点后位数(除部分第四系外);如果该单位与上下层位接触关系不清,或是断层接触,其厚度釆用“出露厚度XXX米”表示。

  (5)地层接触关系的描述,常出现“平行不整合”与“假整合”两者混用的情况,为统一,本书一律釆用“假整合”表述。

  (6)正文条目特征描述中的化石只表述门类(或主要门类),不列述具体属种名称。

  (7)(岩)群,(岩)组,用法不一,统一釆用“岩群”和“岩组”表示。

  (8)有关废弃单位,凡有下列11类不符合中国地层指南命名原则的地层单位,都予以废弃处理:①无地理名称的地层单位,如飞来峰石灰岩、中蒙组等;②一名多用,如西藏组、云南群;③两个地理名称联用,如安陡组,(是安吉村和陡山两地筒称联合的地理专名)、南港-凑合组(是台北县南港和凑合两个剖面所组成)、宣南层(组)(是为宣城与南陵两个县之和)等非具体地名;④用生物属种名称命名的单位,如直角石层等;⑤属于年代地层单位,不是岩石地层单位者(只相当岩石地层单位的某一部分);⑥原单位被重新详细划分而解体的;⑦含义不清的、定义不明的或混乱的地层单位;⑧大部分是变质深成侵入体(正片麻岩),已被重新划分;⑨明显不符合地层命名“优先律”的;⑩引用国外的岩石地层名称的单位,如安集然(延)岩系(组)是引用原苏联中亚地区(现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地层名称等;创名后(大部分为1949年前)长期未被后人使用的。

  在完成上述修改补充后,课题组向全国地层委员会项目办公室提交了《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第12稿。书稿中总计列述岩石地层单位词条近13000条,其中,釆用地层单位5600余条,废弃或停用地层单位7350余条。补充新资料截止日期为2006年,部分可到2008年上半年。

  全国地层委员会项目办公室收到《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第12稿后,全国地层委员会正式委托、责成项目办公室负责人、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审核分委员会主任黄枝高研究员,对《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全稿进行最后统编和修改。经初步审阅,使人感觉这部稿件的正文(条目)书写方式和内容,不像是一部正规的辞书,而是一部内容丰富繁杂的实际资料汇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条目内容的表述没有统一的格式,过于随意性;②条目内容的表述用语不精练,过于文章化、口语化,且标点符号使用混乱;③几乎每个条目(包括废弃不用的条目)都列入了1条甚至23条相关的参考文献(这在一般辞书的条目中不应出现),其字数往往大大超过条目定义性内容的字数,而且,同一参考文献同时出现在多个不同条目中,造成了大量重复……鉴于上述情况,为保证《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的质量与水平,统编者根据辞书条目撰写的要求,在不违背原各条目主要内涵的原则下,按照条目撰写的统一格式,以精练的语言对全书近13000条条目,逐条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删减和修改。对于条目中用法不够准确的名词术语,时代归属不准确的地层单位,接触关系不清的地层,古生物名词用法不准确之处,等等,逐一进行了核实、订正。历经三年的时间,完成这一鸿篇巨制交付出版社的稿件。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有关领导和相关专家,以及所有参与编写工作的学者的鼎力支持,特别是黄枝高研究员用了三年的时间对全部书稿逐条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修改、统一,为提高本书的质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我们对上述所有给予帮助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即将面世。鉴于中国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经历了百余年历史,岩石地层单位名称之数量极为浩瀚、变更频繁,因此在编撰过程中恐存在疏漏和处理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同时,随着今后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定将不断出现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名称,待适当时机,予以补充完善。

  全国地层委员会

  编 写 说 明

  一、《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是以《中国地层典》和《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两套辞书中所收入的岩石地层单位为基础,并收集了截至2008年我国地质文献(部分国外文献)中所釆用和已废弃(停用)的,在前两套辞书中未曾收进和近年来新建的地层单位而编撰完成。除了新增釆用和不釆用地层单位的词条外,对一些原有的词条进行了补充、修正。

  二、《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的词条编排顺序以词条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为序,同音字则以其在《新华字典》中的顺序依次排列。

  三、每个词条依次列出:地层名称(中文名及汉语拼音译名)、地层代码(包括地层区代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词条在中国岩石地层数据库中的ID编码)和地质年代代号。

  四、《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的词条分为釆用和停用(或废弃)两种格式编写。釆用单位的撰写栏目(以黑体方括号标注),依次为【命名】、【层型】、【特征】、【同物异名】、【分布】、【备注】等。特征描述格式依次为:岩性特征、所含古生物化石、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地层厚度及其他(同位素年龄、古地磁、含矿性等特征)。

  五、停用(或废弃)单位描述不分栏目,只列述命名人及命名时间和地点,以及不釆用的理由。大部分词条不采用的理由是根据《中国地层典》及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1994一2000年地层清理时提出的意见,经全国地层委员会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后确定。

  六、凡已选入《中国地层典》的条目,均按采用地层单位的格式编写,对其内容进行适当筒化。部分词条与地层清理或某些成果有不同认识,或明显不符合地层指南有关规定的一些地层单位,除补充新的资料外,不同意见及处理结果在【备注】栏中加以说明。

  七、《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所釆用的年代地层划分及各断代界线的地质年代是依据2000年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所通过的《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修订版)所附的《中国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

  八、《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所遵循的地层分区原则是《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修订版)中的地层分区框架,是依据王鸿祯教授提出的划分方案,全国共划分9个地层区,编号为0109。经近年1:50万及1:250万数字地质图编图研究(1999一2005),个别地层区的划分及范围,略有界线上的调整,但现釆用的地层分区框架及其编码已被广泛用于地质图数据库等,故代码不再改变。

  九、为便于数据库应用,本次对词条编码中的省代码进行了统一,去掉99字样,省代码一律按照国标,海南省、重庆市仍按原广东省、四川省编码改为两位数字编码,如原陕西省代码有“61”和“(99)61”两种编码,现统一改为“61”。此外,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代码原为“99”,现按规定一律改为“81”。地层ID码不变,新增加的地层单位依次编码。

  十、《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对一些穿时特征明显(时间较长、范围较广)的岩石地层单位,在备注栏内加以注明。

  十一、对前寒武系及显生宇中的一些原始层状或非层状地层,遭受后期不同程度和期次的构造作用、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等强烈影响与改造后形成的岩石体(地层),按《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修订版)的规定,一律以岩群、岩组表示,其代号分别为Gr.和Fm.。

  十二、《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所使用的层型类型是依据《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修订版)和《国际地层指南》的规定,即:正、副层型,为命名人在命名时所指定的层型剖面;选层型,为命名人命名时未指定正、副层型,后人所选定的层型;新层型,为原命名人所指定的层型剖面遭到破坏,后人又重新指定的层型剖面;次层型,为上述层型以外的参考剖面(次层型可以有若干个,有的可能比正层型更完整)。

  十三、对于《中国岩石地层名词大全》中所出现的地名,按照新版《中国地图集》进行了核对;但对于部分地层单位命名时间久远,其所涉及的命名地点之名称与现今不一致者,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未按现今地名更改。

  内文/目录 截 取

  

  目录第一页(目录共87页)

  

  内文截图

  版 本 信 息

  责任编辑:祁向雷田野郁秀荣

  字数:2601千字

  包装:精装

  版次:2017年12月北京第1版

  印次:2017年12月北京第1次印刷

  定价:468.00(限时7.5折/351元)

本文地址:http://nhjcxspj.xhstdz.com/quote/2067.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nhjcxspj.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