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253条之一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两高一部”《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规定,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依照刑法和司法解释规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利用境外聊天软件买卖信息
惠州大亚湾:依托技术找到办案突破口
高燕艳 巫祯妍 陈玮
图②:2023年7月,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召开案件研讨分析会,对案件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讨。
你会不会经常收到推销短信?频繁接到诈骗电话?或者陌生人竟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交易记录、行踪轨迹?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解开了这个谜团。今年1月22日,经该院提起公诉,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韩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韩某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近日,二审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韩某曾在企业任信息技术员,失业后于2022年8月来到惠州。为获取非法利益,韩某产生了买卖他人隐私信息的想法,随即购买了电脑、手机等设备,利用VPN软件“翻墙”后通过多个境外聊天软件账户买卖公民个人信息。为了给自己的不法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韩某注册了一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招募并控制主播在多个直播平台开展直播业务,诱导观众添加指定的微信、QQ号,用于引流、转卖。
2023年4月,公安机关根据举报,在其住处抓获了正在通过境外聊天软件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韩某,现场查获了用于作案的电脑、手机、U盘等设备,其中包括存放了过亿条公民个人信息的计算机硬盘3个。
面对讯问,韩某辩称硬盘系其购买的二手硬盘、境外聊天软件账号均为购买所得。对于被抓捕时正在进行的非法交易行为,韩某也将之辩解为:“当时是因为好奇第一次登录软件,刚好打开了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群的聊天界面,没想到同步缓存了其他使用涉案账号人员的聊天记录。”
“电脑上发现的大量公民个人信息都是境外聊天软件自动缓存的”“我买到手时二手硬盘里就有公民个人信息”“买来的聊天软件账号里就有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群了”……面对公安机关查获的诸多证据,韩某拒不承认犯罪事实。
2023年5月,公安机关将该案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面对检察官的讯问,韩某仍拒不承认犯罪事实。办案检察官意识到,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涉案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运行逻辑,捋清案件脉络、分析整合证据、辨明供述真伪,重新构建证据链条。检察官在信息技术部门、公安网监等部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弄清了有关软件运行规则,尤其是如何判断计算机软硬件运行的操作权限、使用逻辑、运行时间节点等问题,找到了突破口。
检察官发现,韩某使用的云网盘管家账户系用其名下手机号注册的,按照该软件的使用逻辑,上传数据需要得到使用人员操作同意;涉案硬盘均为系统安装所在盘,使用前需要重装系统,并由操作人员授权安装使用软件。
根据硬盘内部分存有公民个人信息文件的最初创建时间、操作系统的安装时间,以及韩某供述购买硬盘的时间,检察官经分析认为,韩某在购买硬盘后试图用反复擦写的方式逃避侦查,而涉案硬盘数据有相关使用痕迹,这能证明韩某收集、储存公民个人信息的主观故意。
通过恢复扣押手机中的数据,检察官还发现了韩某与上下家交流、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聊天记录和使用虚拟货币进行支付结算的交易记录,证实了韩某确有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不法行为。
经对海量数据进行梳理,在排除重复数据后,检察官认定韩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共计3.6亿余条。
2023年10月24日,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以韩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提起公诉。
有人随意“开盒”并恶意曝光
杭州临安: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引导侦查
童心怡 胡秋玲
2024年4月,杭州市临安区检察院检察官审查案卷材料。
当你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甚至照片,都被公开在网上,你还会有安全感吗?当无数陌生人对你进行全天候电话轰炸时,你是否会感到害怕?
“开盒”是网络黑话,指通过黑客技术等,盗取特定或不特定人群的身份信息、家庭住址、电话、学校、工作单位、银行卡等信息,并将信息公开发布在网上。被“开盒”人由此可能受到陌生人的侮辱、谩骂,乃至威胁人身、财产安全。因在网上“开盒”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10月28日,公安机关将周某、唐某等人移送至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小雨(化名)是一名女网红,2023年12月,她收到“粉丝”发来的私信,得知自己的个人信息被发布在某聊天软件上,还被附带评论了一些变态的内容。“粉丝”告诉小雨,她被“开盒”了。从那天以后,她经常收到骚扰信息和电话,还有人在她直播间里发评论进行威胁,扬言要到她的住处找她或者把她的真实地址发到网上。“这些骚扰信息已经让我和家人无法正常生活了,为此,我们搬了家,还准备把房子卖掉。”因为这件事,小雨的精神状态落到了谷底。
“小雨”并不是唯一的被害人,和她一样的还有多名女性网红,因为被“开盒”,她们生活在不安与恐惧之中。直到2024年3月,周某、唐某等人被杭州市公安局临安区分局的民警抓获归案,“开盒”的秘密才水落石出。
在人前,25岁的周某从事舞台美术和皮影制作,在人后,他是某聊天软件上三个社交频道的管理员。2023年10月,他通过各种手段扒出各类网红、热点新闻人物的个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布在频道中,以此吸引更多人关注频道。“随着关注度越来越高,也会有些人私信我,让我帮忙查特定人员的个人信息。”周某交代说,帮忙查询一次,他收费20元至200元不等。
由于该案属于新型网络犯罪,案情复杂,取证难度大,接到公安机关邀请后,临安区检察院立即组成办案团队依法介入。在了解前期初查情况后,该院与公安机关召开联席会议,提出侦查应围绕三个核心问题进行,即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被害人数、“开盒”信息类型及数量。因犯罪团伙利用境外聊天软件作案,无法调取后台数据,只能通过登录犯罪嫌疑人账号的方式获取,办案组要求证据的固定需严格按照“电子数据+取证过程同步录音录像”的方式进行,确保侦查取证的合法性。
经侦查查明,周某、唐某等人共计“开盒”1800余名明星、网红、新闻热点人物,以及“定向开盒”的普通群众,传播公民个人信息数万条。4月3日,公安机关以犯罪嫌疑人周某、唐某等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提请临安区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
办案检察官第一时间全面审查证据,发现周某、唐某等人虽已到案,但该案是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犯罪,时间跨度长、涉及人员多、案情复杂,而且部分同案人员仍逍遥法外。为此,该院向公安机关制发继续侦查提纲。
办案检察官胡秋玲表示:“虽然犯罪嫌疑人在审查逮捕阶段自愿认罪认罚,但考虑到案情重大复杂,尚有同案犯未归案,事实尚未全部查清,赃款尚未退出,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仍具有社会危险性。”4月10日,临安区检察院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批准逮捕周某、唐某。检察官在对刑事犯罪进行审查时,发现该案存在侵害不特定多数人个人信息权益的情形,及时向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移送相关线索。近日,该院对周某、唐某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权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立案。
“私家侦探”出售他人行踪轨迹
南京栖霞:打掉一非法跟踪调查犯罪团伙
雒呈瑞 王红梅
2024年5月,南京市栖霞区检察院检察官远程提审犯罪嫌疑人。
跟踪、偷拍、GPS定位……日常生活中,一些“私家侦探”往往以“情感咨询”“婚姻调查”为名,采取非法手段获取他人行踪轨迹并出售,殊不知已触犯刑法。7月18日,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检察院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张华、吴生等7名“私家侦探”提起公诉。10月9日,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未当庭宣判。
“有人可能对运钞车图谋不轨,请你们尽快调查处理。”2023年11月中旬,南京某派出所收到一家银行保安的报警信息。
民警听后吓了一跳,经过详细询问才知道,一段时间以来,每到上下班的时间总有两名陌生男子在该银行门口晃悠,他们既不办理业务,也不像正常群众那样偶尔路过,而这个时间点是运钞车每天送钞、收钞的时间。
接到报警后,公安部门高度重视,随着调查深入,一个以“私家侦探”调查名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2021年初,张华邀请王明到上海做短视频。因做短视频需要营业执照,而张华之前有过刑事犯罪前科,害怕信用不好审核通不过,就让王明做法定代表人,注册成立了上海某咨询有限公司,但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张华。
公司成立后,二人只是拍摄短视频、做直播。一段时间后,吴生入股10万元加入公司,占股30%左右,成为“二老板”。张华经与吴生商量,公司增加了婚姻调查、挽回等业务。起初,张华、吴生带着王明上街发广告宣传单,宣传单上注明公司开展婚姻调查取证等业务。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公司人手不够,张华又先后招了数名员工。至此,以张华、吴生为老板,以王明等人为员工的“私家侦探”团伙便组成了。
“我们发的广告宣传单上印有张华和吴生的电话和微信。”犯罪嫌疑人供述,客户如果感兴趣,会联系张华或吴生。他们分工明确,张华和吴生负责与客户面谈业务、签协议,收取的服务费打入张华个人银行账户,王明等人负责跟踪、偷拍、装定位装置等,张华和吴生则在背后管理、监督、指导“业务”开展。
2023年11月,该团伙在跟踪蹲守一名银行工作人员过程中,被保安误认为是“劫匪”从而被民警一网打尽。2024年2月1日,公安机关以张华、吴生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提请栖霞区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
“我们只有南京这两起,其他没有了”“我们就是为了模拟婚外情调查取证业务……”张华和吴生对他们在南京两起非法调查事实予以认可,对其他非法调查事实矢口否认。
办案检察官通过银行转账、委托合同、偷拍视频及照片等客观证据,并针对犯罪嫌疑人辩解情况,重点查看相关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在综合全案证据的基础上,最终认定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取并提供被害人行踪轨迹等个人信息的行为已触犯刑法,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审查逮捕期间,围绕全案事实以及资金流水情况等,我们向公安机关提出了继续侦查意见10余条。”办案检察官介绍说。
4月8日,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至栖霞区检察院审查起诉,随案移送的不仅有张华、吴生,还有王明等5名犯罪嫌疑人。
“审查发现,张华、吴生等人非法获取被害人的行踪轨迹等个人信息并提供给委托人,收取委托费、差旅费、调查费等违法所得合计30万元。”办案检察官说,员工是具体实施者,他们的违法行为也有刑事处罚性和起诉必要性。7月18日,栖霞区检察院依法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张华、吴生等7人提起公诉。
(涉案人物均为化名)
个人信息被当成非法牟利“商机”
成都成华:梳理核实贩卖信息条数
查洪南 谭琳
2023年7月,成都市成华区检察院检察官对涉案个人信息进行筛查。
“快速贷款、低息免息、随借随还……”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都接到过陌生号码打来的贷款推销电话或是发的短信,对方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能准确报出你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等。这些公民个人信息他们究竟是如何得到的?
前不久,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检察院就办理了这样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张某及其妻子李某6年倒卖公民个人信息6000余万条,非法获利6万余元。3月29日,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张某、李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4万元和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7万元,依法追缴共同违法所得。
9月,办案检察官对该案缓刑人员李某进行了电话回访,李某表示:“我现在认识到自己从前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多大的困扰,我一定吸取教训,好好生活,把孩子养大成人。”
2016年11月,曾在某银行网点工作过的张某,发现一些贷款中介有客户需求,就想通过给这些贷款中介提供客户信息挣点“外快”。张某加了一些贷款QQ群,并在群里发广告,表示自己手上有一批客户资源,很快有人加张某为好友。
张某向贷款中介提供客户名单,如果和客户谈成了,贷款中介就给张某提成。但因为他提供的客户都是随机的,即便贷款中介和客户谈成了,他也很难及时了解情况。没有捞到什么油水的张某决定直接将手里的公民个人信息卖给贷款中介。
张某早期卖出的电话号码都是没有姓名的,后来贩卖的电话号码不仅有姓名,甚至还有工作单位等信息。那张某手中如此详细的个人信息从何而来?
原来,张某用自己和妻子的手机号注册了某App的会员,通过搜索关键词的方式批量导出App内包含公司法定代表人姓名、电话号码、公司名称等个人信息。该App允许VIP会员每日下载的个人信息量是5000条,张某夫妻二人分工明确,张某负责在QQ群里拓展业务,并和贷款中介谈好价格,后由李某下载好信息,通过邮箱发给客户完成交易。
办案检察官介绍,“通过进一步审查分析张某的聊天记录和交易流水,我们发现这种有名字和电话的信息单价要更高一些,一般是打包售卖,以800条为一组,每组580元。”此外,张某偶尔还将自己手中已卖出的个人信息数据和其他“同行”进行“资源置换”,予以二次售卖。
2022年10月,公安机关根据摸排到的线索,对张某和李某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侦查,并于10月31日将张某抓获归案,李某于同日投案自首。2023年6月,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至成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经审阅卷宗材料,检察官发现该案中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条数和获利金额并不明确。为查明犯罪事实,该院委托司法鉴定中心对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数量再次进行去重统计,并制作补充侦查取证提纲,引导公安机关按照时间线,对银行卡、支付宝及微信账户中的资金流水进行梳理,重新核实非法获利金额。
经查,2016年11月至2022年10月,张某和李某通过注册某App会员、网络搜索、与他人交换等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通过邮箱将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予以出售。经分类去重统计,二人通过上述方式共出售有姓名的电话号码6000余万条,非法获利6万余元。
本文地址:http://nhjcxspj.xhstdz.com/quote/2303.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nhjcxspj.xhstdz.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