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乐陵市怀亦科技公司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 暂无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李女士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上瘾也是一种病
新闻中心
上瘾也是一种病
发布时间:2024-11-10        浏览次数:1        返回列表

上瘾也是一种病

  我们正在做着的、停不下来的让人上瘾的事情:自拍、拖延、加班、药物依赖......它们就像一种软性“毒品”,尽管深陷其中的人知道这并不是什么有益的事情,可还是依赖它,无法克制自己—这就是人的社会病。

  矢志练出好身材,健身房拍照一小时,锻炼五分钟;承诺我爱学习,一小时找自拍角度,看书五分钟—在一边想要追求成功人生一边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生活中,吃完火锅麻辣烫,凉茶来一壶;点好一桌肉,再来点绿色食品;点上一支烟,吃片VC;很困又睡不着,试试咖啡里放安眠药......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生活顽疾,这些停不下来的“正常”举动,俨然已是社会病态下的生活写照。

  当“病”了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都弄不清楚,是病了的人让整个世界也生病了,还是社会本身就有病......陷入这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悲伤而迷惑的氛围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我们在列举诸多病症的同时,也在试图给出治疗良方,希望大家都实现“头发浓密、睡眠良好、财富自由、情绪稳定”的人生四大目标。

  01

  刷抖音:欲罢不能的行为上瘾

  症状:

  在沙发上躺下,戴上耳机,打开抖音,手指每隔 15 秒下滑一次,等到回过神来,一两个小时就刷过去了;然而,你可能都记不得看到了什么—2016 年 9 月上线、2017 年 3 月改名为抖音之后,这款 APP 早已取得了单日 1.5 亿用户活跃量的骄人成绩。

  “刷抖音”是典型的“行为上瘾”:无时无刻盯着手机,与朋友线上聊天、游戏,频繁查看邮件,长时间沉浸在网络小说中... ...上瘾行为带来短期的快乐,却破坏了长期的幸福—千万人沉迷其中,失去了正常的交流能力,危害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无处不在的高科技让购物、工作、色情更变得难以避免。

  病因:

  随着互联网热潮席卷全宇宙,越来越多的产品与技术都会促使人们行为上瘾。与吸毒等物质上瘾相似,行为上瘾也激活大脑,产生需求满 足的愉悦。同时,商业公司为了让人在科技产品、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放下一个个裹在诱饵中的钩子,我们这些 “鱼”,自然“愿者上钩”。

  解决方案:

  遵循毒品交易的头号规则:自己绝不能上瘾:对一切符合“上瘾”模式的东西—好看的电视剧、吃鸡游戏、LOL、DOTA,全部敬谢不敏;改变环境或氛围,远离上瘾源;创建新的目标,建立良好习惯。请特别注意:如果已经上瘾,切不可直接戒断,而是应循序渐进地减少使用时间,培养新的习惯和兴趣。

  02

  自拍:迷恋自我是一种病

  症状:

  1839 年,由化学家跨界成摄影家的罗伯特·科尼利厄斯拍摄了第一张自拍照:快 200 年过去,在我们这个时代,每天有 9300 万张自拍产生,Snapchat 上,74% 的照片是自拍,Instagram 上每 10 秒就有 1000 张照片产生—所有的自拍照中,48% 分享在 Facebook 上,13% 在 WhatsApp 上,9% 上传至 Twitter,8% 上在 Instagram,5% 分享在 Snapchat 上。按照“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的估计,到 2020 年时,可能大家用智能手机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拍照片,然后上传。自拍狂人们往往都有 20 多个不同的美图修图 APP,他们坚信:不美图就不能发朋友圈。“狂热自恋型”自拍者的作品大多是夸张的面部特写,场景以镜子前的自拍居多。他们会从睁开眼的那一刻就开始自拍,完全陷入网络歌曲《自拍是一种病》的状态之中:当你在刷着别人的朋友圈,我在自拍的路上没有尽头。

  病因:

  过度自拍是“社交自恋症”和 “纳西索斯症候”,就如同美国学者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人类本性与 社会秩序》中提出的,人们需要不断自拍并分享,来形成“自我认知”的心理因素,一如苏珊·桑塔格所言:“人类无可救药地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旧习惯未改,依然在并非真实本身而仅是真实的影像中陶醉”。

  解决方案:

  减少在网络上所花的时间,与人真正交流;还要懂得,社交媒体是为了交往而非自我炫耀的平台;随时反思自己所发的内容:发布内容是为了分享,还是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情绪需要?

  03

  加班:加最重的班,熬最深的夜

  症状:

  《2018 年中国睡眠指数》显示,我国有大约 31.2% 的人深陷熬夜无法自拔,而理由大多相似:“加班,加班,加班,熬夜加班”“工作三班倒,长期熬夜或者通宵”—如今,“996·ICU”是最热的词,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每周六天,已经成为很多公司的工作常态,而经受了长时间工作的折磨后,员工很可能罹患各种重大疾病,到时候直接送去 ICU 病房就行了。加班成了很多人的“家常便饭”,甚至很多人产生不加班就会有罪恶感、加班加上瘾的感觉。

  病因:

  目前在中国,忘我工作的人一般都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支持,而在这种“过劳”为“模”的价值观支配下,一个人若想得到社会的肯定,就必须学会牺牲休息时间,拼命工作。这就在无形中为“超时工作”提供了“温床”。同时,很多人加班是源于上班时间之内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时间插科打诨,而建立在绩效考核、末位淘汰之上的管理机制,又会逼迫所有员工都“自觉”待在办公室里,通宵达旦地加班。处于亚健康的企业文化环境中,不加班会被同事和上级鄙视,排斥出主流圈子外,更容易造成与他人竞争中的不利位置。

  解决方案:

  茫然、失落与痛苦所导致的精神伤害,与长期加班带来的身体透支,对人身心有致命压迫。比较实用的建议是休够年假、及时就医、一定时间内拒收信息、酌情跳槽。要知道,加最重的班,熬最深的夜,涂最贵的护肤品—这并不是种时髦,而是过劳 。

  04

  拖延:工作终究还是会开始—多么可怕

  症状:

  人人都有拖延症—看看周围的世界,似乎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拖延症可以说是现代人的通病。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管理的问题,也不是品格问题,而属于复杂的心理学问题—它反映了一个人如何跟自身相处的问题。我们在拖延中焦虑、懊恼,却还是习惯性的把事情延迟到最后,就会陷入“焦虑—拖延— 更焦虑—更拖延”的状态里。

  病因:

  2007 年,卡尔加里大学的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发表了一篇评论,对将近800项拖延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找到4个拖延最可能的原因—对成功没有自信、讨厌被委派任务、注意力分散易冲动、目标和酬劳相差遥远。人们会有意寻找对自己来说相对简单容易完成的任务去做,尽量避免去处理困难棘手的任务。

  解决方案:

  阿兰·德波顿说:“工作终究还是会开始。”所以,认命吧,我们必须解决它:确定一个可操作的目标,设定一个务实的目标这个目标要是可观察、具体而实在的,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目标,设定的目标要有规定的时间期限;学会拆分目标;而且—不要想太多,只管开始做,把“我要马上把事情都做完”的想法改为“我应该先做什么”。

  05

  数码控:试着连续玩个45天游戏

  症状:

  你是否常常感到自己已被各类电子产品奴役? 每日如同强迫症般不停的刷新微博?隔 10 分钟不点开微信、QQ 查看消息就会浑身难受?电商 APP 不时弹出的优惠消息总在不知不觉掏空你的钱包?原本打算干正事的时间,往往最后 50% 在玩手机,25% 在发呆胡思乱想,25% 在极度抗拒的萎靡心态下低效执行正事?如果你有上述症状,你是一名电子产品重度依赖症患者。越来越多、高速发展的电子设备不仅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也无时无刻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它们让生活加速、方便快捷、越来越有趣,但也被人称作“电子海洛因”,成了我们生活中甩不掉的依赖。

  病因:

  人脑最原始的动力系统之 一—“奖励”系统。我们的生理结构决定只要一种体验击中了对应的按钮,我们的大脑就会释放神经递质多巴胺。我们会获得大量多巴胺,这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感觉非常棒,尽管从长远看你形成了一种耐受性,会想要更多。

  解决方案:

  加强体育运动,适当的运动帮助我们从电子产品中解放出来;走进大自然,那里肯定有比电子设备更吸引我们的地方;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比如画画、钢琴、围棋,它可以帮助我们转移对电子设备的注意力。

  06

  健身:不锻炼,毋宁死

  症状:

  有可能,你为了电子产品依赖症,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天天想健身,一天不健身就不舒坦。他们会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健身任务,雨刮不停,雷打不动,甚至受伤或生病时也不停止。它是一种病,一种成瘾症—锻炼成瘾(Exercise Addiction)。锻炼成瘾可以占据一个人的全部生活,这样的人身体受了伤,脑子却还成天想着锻炼。成瘾者疏于与人见面,因为他们喜欢运动胜于朋友、家庭和工作,或与其他人同在时思绪游离,他们在精神上专注于下一次“嗨”起来的运动安排。

  病因:

  还是奖励系统—每当我们从事了体育运动,奖赏系统就会激活,通过多巴胺、内啡肽等神经递质产生欣快感。这种奖赏系统使他们更加停不下来;而且,运动成瘾也与神经性厌食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解决方案:

  放松点,有时候,当个肥宅也挺好的。

  07

  吃播:能吃=是福

  症状:

  网络上从事“吃播”的主播,通过暴饮暴食的方式来吸引眼球。比如吃掉桌子上摆放的数十个或者数百个汉堡、蛋糕、炸鸡等,以此为卖点,获得网友的关注和打赏。“吃播”与“看吃播”成风,更形成了“流行吃”和“跟风吃”的公开消费身体的行为。

  病因:

  和占有对象的符号。在观看真实身体吃东西的动态呈现时,观众能从不同的心理角度获得快感。更重要的是,由于节食减肥、健康饮食的需求,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压抑自己的食欲。一方面想吃,另一方面又不能吃,在此过程中,“吃播”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观众通过观看“吃播”,既能感受到“吃的愉悦感”,又不用负担吃的后果,可谓两全其美。这一猎奇式的直播,让人找到了宣泄“食欲”的机会。此外,“吃播”的风靡也与年轻人的孤独感有关:排遣孤独,是不少网友观看“吃播”视频的原因。

  解决方案:

  看点别的内容,让“吃播”主播休息一下,也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吃播”盛行可以说是一种“无聊经济”的体现,虽然它可以被冠以“治愈”的意义,但观看直播消耗大量时间,实际上也消解了社会交往的现实意义。如果是被迫应对自己觉得还没有准备好的挑战,这种时候就有可能会做出心理学家所称的“自我设障”行为,我们会有意地去做一些会妨碍自己开展工作的事情,好给自己找出一个看起来比较合理的成绩不佳的借口。

  08

  药物依赖着:真的该吃药了

  症状:

  不管有病没病,每天大量服用药物:比如每天服用大量去痛片的人,一旦停药,就会出现主观上的严重不适症状,如精神不振、打哈欠、流泪、流涕、出汗、全身酸痛、失眠、呕吐和腹泻等,严重时还会发生休克。而身体没毛病却非要疯狂吞下 VC 的人,更是借由大量吞药来保持“我很健康”“我在补充营养”的美好幻觉。

  病因:

  药物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使用者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药物滥用和依赖是社会、心理和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药物的存在和药理特性是滥用、依赖的必要条件,但是否成为“瘾君子”,还与个体人格特征、生物易感性有关,而社会文化因素在药物滥用、依赖中起到了诱因作用。

  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