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桥跨平台实时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工具
紫金桥跨平台实时数据库提供了数据库管理工具(DbManagement),能够对数据库进行配置、监控和维护,同时内置了包括查询编辑器、数据备份/恢复、诊断以及测试等多种工具,实现对数据库的全方位管理维护。
一、启动数据库管理工具
数据库管理工具为绿色版软件,解压即用。将压缩包解压到任意不包含中文路径的目录,双击DbManagement.exe即可启动:
编辑
服务器所在位置:指定要登录的实时数据库位于本机还是远程。
IP地址:要登录的远程主机的IP地址,本机时无需填写。
端口:要登录的远程数据库的服务端口,本机时无需填写。
用户名/密码:要登录的数据库的用户名和密码。
保存密码:是否保存密码。
备注:可为要管理的实时数据库备注。
填写相关参数并点击登录按钮后,即可登录到实时数据库,进入到管理工具的管理界面:
编辑切换为居中
二、数据库管理工具功能详解
1、主界面
数据库管理工具的管理界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编辑切换为居中
标题栏:显示当前登录的实时数据库。
菜单栏:包括文件和帮助等常用菜单功能。
快捷工具栏:部分功能的快捷入口。
导航树:管理工具的各个功能模块入口
工作区:当前选择的功能模块的工作区
2、菜单栏
文件:
编辑
数据库组态:进入数据库组态编辑器。
画面客户端:进入画面客户端编辑器。
退出:关闭数据库管理工具。
帮助:
编辑
关于:显示数据库管理工具的版本信息。
3、快捷工具栏:
新建连接:打开一个新的实时数据库连接。
数据库组态:进入数据库组态编辑器。
画面客户端:进入画面客户端编辑器。
提交:将修改后的设置提交到连接的数据库。需“提交”生效的功能见导航树及工作区小节。
导航树:显示/隐藏导航树。
刷新:刷新当前功能页的数据。部分功能页中的数据非自动刷新,或者误修改了数据库配置想要恢复,可通过“刷新”按钮刷新数据或重载配置。
4、导航树及工作区
4.1数据库总览
显示数据库总览信息,可通过此页快速检视数据库的运行状态,以及控制数据库各个模块的启停。
编辑切换为居中
站类型:数据库的站类型,包括独立站、主站和从站。
启动时间:数据库的启动时间。
点数:数据库的总点数。
站状态:数据库的运行状态,包括正常、部分故障和全部故障。
实时报警:数据库当前实时报警的数量。
CPU使用率:数据库所在主机的CPU使用率。
内存使用率:数据库所在主机的内存使用率。
磁盘使用率:数据库工程所在磁盘的使用率。
重启软件:重启实时数据库。
关闭软件:关闭实时数据库。
启动软件:启动实时数据库。
授权信息:显示数据库的授权信息。
模块状态列表:显示当前工程已组态的各个模块以及运行状态,可点击状态列中的图标来单独控制模块的启停。
4.2点浏览
显示数据库点信息,包括系统点和驱动点等全部点的实时数据。双击任意点可显示点细目。
编辑切换为居中
编辑切换为居中
4.3设备状态
显示设备状态信息,工作区中包含设备列表和连接项列表。
编辑切换为居中
设备列表:显示工程中的所有设备以及运行状态。故障的驱动会标记为红色。点击设备时连接项列表中会显示该设备的连接项信息。
连接项列表:显示当前所选设备的连接项信息,包括数据库变量名称、实时值、实时值更新时间、PV质量戳、点类型以及连接项详细信息。
4.4数据库间通信
显示数据源连接信息,与设备状态页类似,工作区中包含数据源列表和连接项列表。
编辑切换为居中
数据源列表:显示工程中的所有数据源以及运行状态。故障的数据源会标记为红色。点击数据源时连接项列表中会显示该数据源的连接项信息。
连接项列表:显示当前所选数据源的连接项信息,包括数据库变量名称、实时值、实时值更新时间、PV质量戳、点类型以及连接项详细信息。
4.5安全管理
管理数据库的安全属性,与数据库集成开发环境(IDE)的功能项和设置方法相同。
4.5.1用户
用户管理,包括用户的创建、删除和修改操作。
创建用户
点击“+”按钮,弹出用户定义窗口,如下图:
编辑
名称:即用户名,支持中文名称。建议使用英文字母的形式,便于程序编写和输入。
说明:对该用户做的具体说明,可以是真实姓名或所在岗位等备注信息。
密码:根据密码策略制定的规则,为该用户设置的密码。
核对密码:重复输入设置的密码,必须与上面所输密码一致。
用户级别:规定该用户的级别,用数字表示,范围从0至100000,数字越大级别越高,0级最低,100000级最高。点击编辑框后面
按钮,可快速选择已添加过的用户级别。
锁屏时限:规定该用户可操作的时长。登录用户后,在指定时限内未进行任何操作,自动注销用户。
下次登录时需更改密码:勾选后,下次登录该用户时必须更改密码,密码更改后,自动取消勾选。
管理员账户:规定该用户具有所有操作权限,勾选后,弹出如下确认窗口,用户定义完成后该属性不支持修改。
编辑
密码永不过期:勾选后,该用户密码可以无限期使用,不强制要求更改。
账户已禁用:勾选后,无法登录该用户。弹出如下提示:
编辑
禁止用户修改密码:勾选后,无法修改该用户密码。
操作权限:规定该用户是否具有操作或审核的权限。使用方法见电子签名章节。
删除用户
在工作区的用户列表中将需要删除的用户选中,然后点击“—”按钮即可。
注意:删除用户一定要慎重,如果已经使用的用户被删除将导致不能登录部分模块,如View、DB等。
修改用户
在用户列表中将需要修改信息的用户选中,双击该用户,弹出用户定义窗口,可根据需要修改相关信息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用户信息的修改。
4.5.2组
用户组管理,与用户管理相似。包括用户组的创建、删除和修改操作。
编辑切换为居中
创建用户组
点击工具栏“+”按钮,弹出用户组定义窗口,如下图:
编辑
名称:即用户组名称,支持中文名称。建议使用英文字母的形式,便于程序编写和输入。
说明:对该用户组做的具体说明或备注信息。
用户列表:定义该用户组中包含的用户,即有哪些用户属于该用户组。
增加或修改用户:点击增加按钮,弹出用户选择对话框,如下图:
编辑
勾选用户名前的复选框选定所加用户,然后点击确定按钮即可。
删除组中用户:首先在用户组定义窗口的用户列表中选中需要删除的用户,然后点击删除按钮,最后点击确定按钮即可将该用户从该用户组中删除。
删除用户组
在用户组列表中选中需要删除的用户组,点击工具栏中的“—”按钮。
注意:删除用户组一定要慎重,如果已经使用的用户组被删除将导致无法打开某些设置权限的窗口。
修改用户组
在工作区的用户组列表中将需要修改信息的用户组选中,双击该用户组,弹出用户组定义窗口,根据需要修改相关信息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用户组信息的修改。
4.5.3密码策略
密码策略是对账户密码强度与使用时效的设置,界面效果如下:
编辑切换为居中
用户锁定设置:
重试次数:当用户登录信息输入错误时,可以连续重新填写的次数。
重试间隔:达到设置的重试次数后,可以重新连续登录的间隔时间。
例如:重试次数为5次,重试间隔为1小时,登录达到指定错误次数后,弹出如下提示:
编辑
锁屏时限:统一规定所有用户可操作的时长。登录任意用户后,在指定时限内未进行任何操作,自动注销用户。
密码策略:勾选后,可指定密码设置规则。
最小长度:设置密码最小字符个数。
到期提醒:设置密码到期提醒的天数。
保留密码历史:修改密码时,保留的原密码个数。例如:保留2个原密码,设置新密码时不能与2个使用过的密码重复。
最长时限:用户密码可使用的最长期限,默认为42天,达到期限后,再登录,将弹出如下提示,需更改密码重新登陆。如果用户管理中已勾选密码永不过期,此项无效。
编辑
图Chapter-1登录提示
保留密码天数:修改密码时,保留的原密码天数。在指定期限内,设置新密码时不能与使用过的密码重复。
复杂度要求:设置密码必须包含的元素,元素越多密码越强。
4.5.4安全设置
为了保障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防止对系统的误操作或数据泄露,必须对系统关键模块(开发系统IDE、画面运行View、数据库DB)的访问和读写进行控制。紫金桥®跨平台实时数据库提供了基于用户的安全管理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编辑切换为居中
启用安全管理:勾选此项后才可对安全管理进行设置,默认不勾选。
进入开发环境权限:
编辑
当工程开发完成后,开发者不希望任何人都能打开该工程时,可设置进入开发环境权限,该处设置需要填写用户级别。用户在进入开发环境打开该工程时,系统会弹出用户登录对话框要求用户登录,此时只有登录用户的级别大于等于所设置的级别时才允许进入开发环境,如果勾选必须为管理员账户,那么只有登录管理员账户才允许进入开发环境。
退出View权限:
编辑
为防止没有权限的人员误操作而退出系统运行环境,可设置退出View权限,该处设置需要填写用户级别。只有当前登录用户的级别大于等于所设置的级别时才允许退出View。如果当前用户级别较小,没有退出权限,则需要在View中注销用户后重新用满足权限要求的用户进行登录方可退出View。
View自动登录:
编辑
当在工程中设置了对象的访问控制以及关键模块的操作和读写控制后,系统运行时必须进行用户登录才能对系统有效操作。该项设置提供了系统运行时使用的默认登录用户,必须选择一个用户名并填写正确的密码。
数据库:
图片上传失败
重试
一般来说数据是所有系统的重点保护对象,对数据库的防护是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操作数据库,需要设置操作级别。包括对数据库调校、退出、数据下置的权限限制。只有登录用户级别大于等于设置的操作级别才可进行上述操作,当用户级别为-1时,将不检查用户权限的合法性。数据库操作权限在运行系统中DB Application有相关应用,详情请查阅相关内容。
View/Web访问限制:
编辑
在运行系统与Web端是否启用数据的写限制与读限制。启用后,只有有权限的用户才能进行写数据或读数据,无权限用户访问时将无法修改或被隐藏。数据的读写权限配置,需要在点组态中设置,详情见点组态相关内容。
数据库外部访问限制:是否对以下外部接口模块启用安全管理。
编辑
审核记录服务器:
编辑
该服务器保存所有的操作记录,包括所有客户端的操作信息。所有记录内容以系统特有的加密形式记录,系统没提供任何更改记录的手段,从而保证记录的真实性。记录内容只能通过系统提供的专有工具AuditView程序查看。
信息不但记录在审核记录服务器上,每个客户端也同时保存了记录,以避免单点故障引发记录丢失。本地保存的信息通过LogView查看。
数据源:选择具有安全审核权限的用户所属的数据源。
以上所有操作完成后都需要点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予以保存。
4.6查询
提供数据库的查询功能,包括历史数据、历史统计数据、审计记录、自定义查询以及系统日志。
4.6.1历史数据
历史数据查询页,支持指定时间范围查询任意数据库变量的历史数据。
编辑切换为居中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设置要查询的时间范围。
时间间隔:设置抽样历史的时间间隔。
全部历史:查询指定时间范围内的全部历史。
查询点名:输入要查询的数据库变量名称,多个变量间使用英文逗号分隔。
变量选择:打开变量选择窗口,选择要查询的数据库变量。
编辑切换为居中
清空:清空数据库变量文本框。
查询:点击按钮,按照已设置的查询条件查询历史数据。
4.6.2历史统计数据
历史统计数据查询页,在历史数据查询的基础上,计算查询时间范围内的统计数据,包括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以及方差。
编辑切换为居中
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方差:勾选后即可计算相应的统计值。注意平均值及方差为时间加权统计值。
4.6.3审计记录
审计记录查询页,提供启用安全管理后的用户操作记录和电子签名等审计记录的查询,支持多种过滤条件。
编辑切换为居中
开始/结束:设置要查询的时间范围。
名称:审计项的名称,例如操作用户的用户名或电子签名的变量名称。
操作者/审核者:电子签名时的操作者或审核者。
操作类型过滤:根据操作类型过滤查询结果,支持变量操作、报警确认、配方、登陆注销、修改密码以及用户维护。
4.6.4自定义查询
自定义查询页,支持使用SQL语句查询实时数据库中的任意数据。查询支持的表名及字段名见附录。
编辑切换为居中
查询:执行SQL语句。
保存:将查询返回的记录集另存为本地文件。
打印设置/打印预览/打印:打印查询返回的记录集及相关设置。
数据表及字段列表:支持通过下拉框选择要查询的数据表,选择后在下方列表框中会显示该表支持的字段,双击字段名称可快捷添加至SQL语句中。
SQL语句编辑框:要执行的SQL语句。
4.6.5系统日志
系统日志查询页,提供系统启停、管理工具操作、用户登录以及系统错误等系统关键记录查询。
编辑切换为居中
起始时间/结束时间:设置查询事件记录的时间范围。
过滤信息:包括全部、操作、事件、错误四种过滤方式。
事件记录列表:查询记录信息。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内容、来源、类型、发生事件的操作用户及机器名称。
4.7趋势组
趋势查看页,支持将数据库变量分组,并根据已设置的趋势组快捷形成趋势曲线。
编辑切换为居中
隐藏/显示配置:隐藏/显示趋势组配置区。
隐藏/显示趋势:隐藏/显示趋势曲线区。
趋势组配置区:
增加目录:新增趋势组目录,在弹出的新增趋势目录对话框中输入趋势目录名称及说明即可新增。
编辑
增加趋势组:新增趋势组,在弹出的趋势组新增对话框中输入趋势组信息。
编辑切换为居中
名称:趋势组的名称。
描述:趋势组的描述。
默认时长:在使用此趋势组绘制趋势曲线时的默认时间长度。
点名:输入或通过变量选择对话框添加数据库变量名,每行一个变量。
趋势组列表:显示已设置的趋势组列表。点击任意趋势组,会在右侧按照默认时长绘制相应的趋势曲线。
编辑
趋势曲线区:显示绘制的趋势曲线。趋势曲线面板支持的设置与IDE-常用控件-趋势分析相同。待完善后修改此部分内容。
编辑切换为居中
4.8报警管理
提供数据库的报警查询功能,包括实时报警、历史报警以及报警统计。
4.8.1实时报警
实时报警查询页,提供包括点名、点说明和点目录等多种过滤条件。
编辑切换为居中
在条件过滤区输入过滤条件后,点击“筛选”按钮即可筛选实时报警,点击“清空筛选”查看全部实时报警。
4.8.2历史报警
历史报警查询页,按照指定时间的范围查询历史报警。支持的过滤条件以及查询方式与实时报警一致。
编辑切换为居中
4.8.3报警统计
报警统计查询页,按照指定时间的范围查询历史报警并计算统计信息,包括报警持续时长、报警尖峰及尖峰时刻。报警统计支持的过滤条件以及查询方式与实时报警一致。
编辑切换为居中
列表信息:包括时间、点名、说明、类型、值、确认、级别、限值、单位等信息。其中时长、尖峰与尖峰时间为报警统计控件特有列,具体如下:
时长:该条报警在报警统计查询时间范围内持续的时长。
尖峰:该条报警位号的测量值在报警统计查询时间范围内历史数据中的峰值(若要使用尖峰,则需要为该位号的PV参数保存历史),峰值的计算逻辑如下:
报警类别
峰值计算逻辑
低限
报警统计查询时间范围内的历史数据中的最小值
高限
报警统计查询时间范围内的历史数据中的最大值
偏差
报警统计查询时间范围内的历史数据中,取最新发生的与设定值相差最大的值
异常(开关量)
报警值
等于
报警值
不等于
报警统计查询时间范围内的历史数据中,取最新发生的与报警值相差最大的值
尖峰时间:报警尖峰产生的时间。
点击任意一行报警统计信息,会在上方统计栏中显示该位号在查询时间范围内的报警次数以及报警总时长。
编辑
4.9设置
提供数据库的基本属性和运行参数等设置,数据源、数据库参数设置、双机热备配置和校时等。
4.9.1数据源
点击“+”按钮,弹出数据源属性对话框,如下图:
编辑
名称:数据源的名称,一般要用有意义的名称。
说明:数据源的说明或备注信息。
更新周期:设定的查询时间间隔。在实际工程中,周期查询的时间间隔往往受到网络介质、通信距离、采集的数据量等现场条件的影响,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关设置。
超时时间:对远程服务器的请求可能由于网络传输的原因,不能确保数据每次都可准确及时传输。这时可以设定一个时间范围,如果大于该时间范围没有返回,则认为当前的请求已经无效,系统自动重新发起请求。这个时间设定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一般的,网络传输速度较快,时间可以较短如3秒,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会导致刷新速度较慢。
节点类型:数据源节点类型,包括本地、远程(TCP)、逆向连接服务方(无固定IP方)、逆向连接客户端。本地数据源不需指定IP地址,是系统默认数据源;远程数据源(TCP)是指向远程节点的数据源,需填写指向节点的IP地址;逆向连接服务方(无固定IP方)和逆向连接客户端这两种数据源是实现逆向连接功能的选项,下面在跨网连接章节中会详细说明。
编辑
节点名称:使用逆向数据源连接,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填写。服务方为本地节点名,客户端为远程节点名。客户端首先通过节点名称与服务方进行通讯。
使用代理:使用逆向连接进行数据采集时,客户端无法通过节点名称与服务方通讯时,需勾选使用代理,通过第三方代理服务器IP地址采集服务方数据。
主服务器
IP地址:目标机器的主网卡IP地址,本地数据源不需要设置。
端口:通信端口,默认为19980,可修改,但必须保证该端口开放且不被占用。
从网卡
IP地址:如果目标机器有双网卡,可以设置备用地址。当主网卡失效时,系统会启用备用网卡进行通信。
端口:与主服务器端口使用方法一致。
冗余服务器:为了确保通讯畅通,可增加一台机器作为备用服务器,当主服务器通讯中断时,可使用冗余服务器继续通讯,使用方法与主服务器一致。
点击“高级”按钮,可展示全部属性,如下图:
编辑
高级设置
作为缺省数据源:勾选该选项后将当前数据源作为缺省数据源。如果是本地数据源该选项不能被勾选掉。
通信报文加密:勾选该选项后,数据通信报文将被加密传输。
通信报文压缩:勾选此项后,会对数据源通讯的报文进行压缩后传输,适用于网络带宽较低或网络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与不压缩相 比会耗费更多的CPU资源。
登录账户:当数据源指向的目标机器启用了安全管理,且数据库设置了读写限制时需勾选该选项,且设置目标机器安全管理中设置的用户名和密码,之后才能读写目标机器的数据。详情见安全管理章节。
故障恢复:勾选该项后,软件将具有数据恢复功能。当网络断开时,数据将暂时存储在数据源指向的机器中,待网络恢复后,系统会将断线期间的数据重新采集到当前服务器中。恢复时限表示可恢复多长时间内的数据。
注意:故障恢复的前提条件是数据源指向的机器的数据库点必须保存历史。并且该机器的系统时间与当前服务器的系统时间必须保持一致,否则将导致数据丢失或重复。
属性配置完成后,将在列表信息中显示添加的数据源信息。点击“-”按钮,可删除选中数据源项。
4.9.2启动设置
根据系统中所执行的功能及提供的服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运行时启动不同的应用或服务程序。如下图所示:
编辑切换为居中
用户根据需要勾选服务程序前的复选框启动即可,隐藏选项表示系统启动时不显示启动图标。路径是该服务所在的目录,$INSTALL代表的是软件的安装路径,斜线(/)后面的部分为执行程序名称。
增加:点击增加按钮可增加系统运行时需要自动启动的外部程序,如一些独立的应用程序等。每列的书写格式请参照已有内容。
删除:只能删除自定义添加的服务。
启动延时:当系统启动时先等待所设置的时间后再运行。此参数在有些情况下很重要,如设置软件开机自启动后,软件需要在某些系统服务先启动后才能正确运行,此时设置启动延时以保证软件能够正确运行。
4.9.3系统参数
编辑切换为居中
内部处理周期:数据库内部的调度周期,以毫秒为单位。
任务处理方式
自动:根据数据库的负载情况动态调整任务处理方式。
并行处理:始终并行处理数据库的执行任务。适用于线程数量较大、并行任务执行能力强、 并发调度处理比较强的实体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服务器版操作系统。
串行处理:始终串行处理数据库的执行任务。适用于并发能力较弱、IO总线性能不高的工控机、云服务器、超融合服务器、虚拟机以及桌面版操作系统。
历史数据
保存天数:系统虽然采取了数据压缩技术,但是由于磁盘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存贮数据,所以此处可组态历史数据最多保存天数。超出设置天数将删除较早的历史数据文件,历史数据是每天形成一个文件,所以删除的时候一次会删除一整天的历史数据。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磁盘的容量合理指定其范围。
磁盘使用率:当未达到保存天数,但存储数据过大时,可以根据磁盘使用情况设置自动清理历史数据。
数据块大小:本项参数设置与数据库保存历史数据速度相关,数据块越大每秒保存的历史数据速度越快。如果设置为300,则大约每秒存一个数据;如果设置为600,则大约每秒存四个数据。一般情况下采用默认参数即可,无需修改。
退出时向历史插入坏值:勾选后,退出软件时向数据库历史数据插入中途发生的坏值,即-9999。
单次查询最大项数:设置每次查询历史数据时,可查询的总数。
单次插入最大项数:设置每次最多可插入的历史数据的数量。
注意:单次查询/插入最大项数,与上面的几个参数无关。由于软件提供的对外接口较多,此项是对于单次对数据库查询的最大条数的限制,防止单次查询条数过多影响DB通信速度。
保存上次值
保存周期:系统会按照指定周期保存数据库参数。防止由于断电等突发情况来不及手动保存。注意周期不要太短,可能会影响软件速度。
附加保存选项:包括PV、报警、累计值。勾选任意项,软件退出时将所有点对应的相关参数值回写至组态作为下次启动的初值。
PV:包括模拟点、数字点、模拟报警点与自定义点的PV值。
报警:是上述点的所有报警相关参数。
累计值:累计点的total参数值。
点组态内容与保存值同步:勾选后,点组态的初值将与运行时保存的上次值保持一致,否则,保存上次值的参数,在点组态中的初值将被Db忽略。
注意:1)使用此功能时需在点组态中保存历史。
编辑切换为居中
编辑切换为居中
同时,在运行软件时,必须退出开发环境,此时会弹出系统消息提示。
编辑切换为居中
屏蔽删除点报警:使用报警组件或内置sql查询历史报警时,是否屏蔽已经被删除了的数据库点的历史报警。
数据通信端口:数据通信使用的端口,可以修改也可以设置备用端口。主要用于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通信,一般使用默认端口。
4.9.4双机热备
系统冗余是紫金桥®跨平台实时数据库保障应用系统及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双机热备是一种重要的冗余技术,其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编辑
从上图可以看出,双机热备在系统架构上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主从站之间通过以太网相连,相当于主从站之间的心跳线,必须保证该网络畅通,用于同步主从站数据;第二是主从站应能同时与IO设备通讯,以保证一方出现故障时另一方能迅速接管工作保障系统继续运行。
运行机制
注意:系统首次运行时,必须保证主站先启动,然后再启动从站,以保证从站能与主站同步工程及数据。
冗余配置
在开发环境下,进入“数据库”页面,点击左边导航树的“冗余配置”,右边工作区就会出现双机热备的参数配置。如下图:
编辑
本机类型:当前工程的运行模式,可有三种选择:普通节点、主站、从站。其中普通节点是独立主机,数据库以单独方式运行,没有冗余数据库,这是系统的缺省方式。
主站:数据库启用双机冗余系统,本机是主站。
从站:数据库启用双机冗余系统,本机是从站。当本机类型为从站时,打开工程时将弹出如下对话框:
编辑
注意:从站是不需要进行数据库和画面运行组态的,每次启动时会从主站自动获取组态内容。
节点标识:此数据库的标识,用于在数据源间通讯时获取数据库标识。运行时可以使用数据源.system.nodeid获取。
数据自动同步:该参数是设置数据同步的天数。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会发生数据同步:一是当从站启动时,自动从主站获取历史数据;二是主从站切换时,数据缺失的一方会从另一方获取数据。
主(从)站数据源:
地址:当本机类型为主站时,此处设置的是从站的IP地址;同样,当本机类型为从站时,此处设置的是主站的IP地址。该参数为必填选项,不能为空。
查询周期:从站每隔多长时间向主站查询一次状态,以毫秒为单位,默认设置为500ms。
超时时间:如果主站在超时时间内没有应答,则认为其已经发生故障,以毫秒为单位,默认设置为10000ms。
全部设备故障时才切换: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会出现主从站切换。一是主站故障,如宕机或系统损坏等;二是主站的IO设备故障。该参数被勾选时,表明要全部IO设备故障时才切换,否则只要有IO设备发生故障就切换。
主站组态更新后,从站自动重启同步:当本机类型为主站时,可进行勾选。当主站组态配置更新时,只需手动重启主站,从站自动重启进行同步。
更多属性:为对主(从)站数据源的详细设置,如下图所示。其中有些参数设置已在前面有过说明,此处不再讲解,其余参数说明如下:
编辑
备用地址:当主(从)站有双网卡时可设置两个地址。主网卡故障时可使用备用网卡进行通讯。
端口:主从站通讯时使用的端口号,该端口号必须开放不被占用。
高级设置
作为缺省数据源:每个工程有且只有一个数据源能作为缺省数据源,一般该缺省数据源都是本地数据源,在冗余配置时该选项不应被勾选。
通信报文加密:当需要通信加密时勾选此选项,默认不勾选。
通信报文压缩:勾选此项后,会对数据源通讯的报文进行压缩后传输,适用于网络带宽较低或网络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与不压缩相 比会耗费更多的CPU资源。
登录账户:当在安全管理中启用统一登录服务器时应预置登录用户和密码,一般在冗余配置时该选项不应被勾选。
故障恢复:勾选该项后,软件将具有数据恢复功能。当网络断开时,数据将暂时存储在数据源指向的机器中,待网络恢复后,系统会将断线期间的数据重新采集到当前服务器中。恢复时限表示可恢复多长时间内的数据。
注意:故障恢复的前提条件是数据源指向的机器的数据库点必须保存历史。并且该机器的系统时间与当前服务器的系统时间必须保持一致,否则将导致数据丢失或重复。
4.9.5校时
校时功能使用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l简称NTP),周期使运行实时数据库的计算机与校时服务器进行时钟同步,减少由于时间漂移而造成的误差。
校时设置界面如下:
编辑切换为居中
校时类型:分为“不校时”和“NTP校时”:
不校时:不启用校时功能。
NTP校时:启用NTP校时功能。
服务器:设置要使用的校时服务器。下拉菜单中预设了互联网上常用的NTP校时服务器,也可在下拉框中直接输入自定义的校时服务器域名或IP地址。
端口:NTP校时使用标准的NTP服务端口号123,不支持修改。
校时周期:NTP服务的校时周期。
4.10事件
建议不要了
4.11系统工具
提供调试及诊断工具,辅助系统运维。
4.11.1流量监控
对数据库的接口流量进行监控。能够监视与数据库通讯的各个模块的流量信息和报文,同时支持禁用/启用任意模块与数据库的通讯。
编辑切换为居中
网络连接数:与实时数据库通讯的模块的总线程数量。
访问次数:各个模块访问数据库的总次数。
待处理数:当前数据库上通讯任务的待处理数。若此数值持续增长则表示数据库处理能力不足,需结合硬件性能、客户端任务以及外部接口任务等详细排查。
清除禁止项:清除已禁止的数据库服务项,允许所有模块与数据库通讯。
清空列表:刷新当前与数据库通讯的模块列表。
通讯模块列表:显示当前与数据库通讯的模块列表。点击任意一行,会在下方报文区显示此模块与数据库的通讯报文。
编辑切换为居中
开始时间:模块与数据库通讯的开始时间。
更新时间:模块与数据库最后一次通讯的时间。
地址:模块所在主机的IP地址,若位于同一台主机并为内部通讯,则显示为本地。
类型:与数据库通讯的模块名称。
上传:数据库接收模块的报文大小:(单次字节数)/(字节总数)。
上传速度:数据库接收模块报文的速度,单位为KB/S。
下载:数据库向模块发送的报文大小:(单次字节数)/(字节总数)。
下载速度:数据库向模块发送报文的速度,单位为KB/S。
操作:设置数据库是否允许此模块通讯。
报文区:显示已选择模块与数据库的通讯报文。
编辑切换为居中
暂停报文显示:暂停/继续报文刷新。
报文保存到文件:将报文保存至文件。
文件最大:保存报文的文件的最大容量。
清空文件:清空保存的报文。
启动模拟器:使用保存的报文作为模拟数据,向数据库发送数据请求。注意此项仅为调试数据库使用,在生产环境中要谨慎开启。
编辑
完成次数:模拟测试的通讯完成次数。
速度:模拟测试的通讯速度,单位为KB/S。
IP地址/端口:数据库的IP地址和端口。
线程数:启动多少个线程与数据库通讯。
冷链接:与数据库通讯是否采用冷链接,即每次通讯时是否重新建立TCP连接。
同步方式:与数据库的通讯采用同步或异步方式。
文件:模拟测试数据使用的报文文件。
开始/停止:开始/停止模拟测试。
4.11.2网络诊断工具
网络调试中常用的测试命令,包括Ping和Telnet。注意该网络命令的执行方为数据库所在主机,执行结果返回至管理工具。
编辑
Ping:输入IP地址,点击执行即可。IP地址后可加参数,不同操作系统支持的参数不同,参数需符合数据库所在主机的操作系统的格式。
Telnet:输入IP地址及端口,点击执行即可。
4.11.3执行命令
支持在数据库所在主机上执行控制台命令,辅助系统调试和诊断。注意若使用的命令需要较长时间执行,则可能无法完整显示执行结果,例如tracert。
编辑切换为居中
4.11.4软件更新
用于远程对数据库进行软件版本升级。
编辑切换为居中
选择解压后安装包,或者PCK文件后,点击“升级”按钮即可执行软件升级,升级完成后数据库会自动重启运行。
建议在执行升级前做好数据库工程备份,防止在软件升级过程中断电或宕机导致文件损坏。
4.11.5文件浏览
支持访问数据库所在主机的文件系统,同时提供上传、下载、复制和粘贴等常用文件操作。
点击文件浏览后,首先弹出用户验证对话框:
编辑
名称/密码:输入数据库主机操作系统的用户名密码后点击确定,即可浏览该用户具有访问权限的目录及文件;若点击“只看工程与安装目录”,或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则仅列出工程目录及数据库的安装目录。
编辑切换为居中
目录浏览区:
创建/删除目录:在数据库主机的相应目录下创建/删除目录。
上传:选择本地的任意文件夹,将该目录下的子目录及文件上传至数据库主机。
下载:将选中的目录下载至本地,下载的内容包括子目录及所有文件。
重新登录:使用其他用户重新登录并浏览文件。
右键菜单:目录列表中支持右键操作,菜单如下:
其中创建目录、上传和下载与菜单栏中功能相同。
重命名:重命名选中目录。
复制:复制选中目录,复制的内容包括子目录及所有文件,复制后可在其他路径下粘贴。
文件浏览区:
覆盖同名文件:在执行上传/下载操作时,是否覆盖同名文件。
删除文件:删除选中文件。
上传:选择本地的文件上传至数据库主机。
下载:将选中的文件下载至本地。
右键菜单:目录列表中支持右键操作,菜单如下:
其中删除、下载和上传与菜单栏中功能相同。
重命名:重命名选中文件。
复制:复制选中文件,复制后可在其他路径下粘贴。
文件浏览的注意事项:
(1)使用“用户名/密码”访问和“只看工程与安装目录”两种文件浏览方式仅列出的文件不同,支持的文件操作一致。
(2)创建和删除等操作需要登录的用户具有相应权限方可执行。
(3)删除目录和文件均为彻底删除,请谨慎操作。
4.12备份与恢复
提供数据库中数据以及工程文件的备份与恢复功能。
4.12.1备份
提供数据库数据的备份功能,备份方式包括自动备份和手动备份。
编辑切换为居中
自动备份:设置数据自动备份任务。设置后,数据库将按照指定的调度策略自动备份数据。
编辑切换为居中
:新增备份任务。点击此按钮弹出备份任务设置对话框:
编辑切换为居中
名称:备份任务的名称。
路径:备份保存的路径。
自动备份类型:支持增量备份以及完全备份。
增量备份:根据指定的备份调度频次,备份距上一次增量备份后新增的数据。
监视文件变化:监视已备份过的数据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则备份至本次增量备份数据文件中。
注:分布式部署时的数据源故障恢复和远程IO断点续传等情形可能会导致备份过的历史数据发生变化,须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按需勾选此项。
完全备份: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完全备份。
最多向前备份天数:完全备份时最多备份前多少天的数据,最大值为90。
注:实时数据库的历史数据文件一般较大,若备份过长时间范围的数据,则可能导致数据库执行备份任务过长,影响数据库运行。若需备份90天以上的数据,手动备份工程目录Dat文件夹下的全部内容,或根据文件名中的时间戳进行相应备份即可。
保留新近备份数量:保留最近多少个完全备份,超过数量的会自动删除,最大值为10000。
调度策略:此自动备份任务的调度策略。
开始时间:执行此任务的时刻,格式为24小时制“hh:mm:ss”。
初期启动超过开始时间是否执行:勾选后,若数据库启动时已超过设置的开始时间,则立即执行一次。若不勾选,则启动时不会执行,直到下一次调度时间到达时才执行。
调度频次:支持按日、周和月自动执行。
编辑
编辑
点击确定后,新增的备份任务会显示在下方的备份策略列表中。点击管理工具工具栏中的
,即可将设置的备份任务提交至数据库,即时生效。
编辑切换为居中
:删除选中的备份任务。
自动备份的注意事项:
(1)不同备份策略互不干涉。支持同时建立多个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每个备份任务按照自身指定的备份周期和路径工作。
(2)不同备份策略要使用不同的备份路径,避免文件交叉,防止备份的数据文件被意外覆盖或删除。
(3)完全备份的数据文件名称为“FULLBACK+执行备份的日期.bak”,例如“FULLBACK2023-06-27.bak”。
增量备份的数据文件名称为“BACK+执行备份的日期.bak”,例如“BACK2023-06-27.bak”。
(4)实时数据库的数据文件为按天存储,在执行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时,均不包含当天的数据,防止由于当天的数据尚不完整,导致在恢复时意外覆盖完整数据,造成数据丢失。
例:“FULLBACK2023-06-27.bak”是截止到2023年6月26日的完全备份。
手动备份:手动备份数据。
编辑切换为居中
远程路径:输入或选择备份文件存放的路径(数据库所在主机)。
本地路径:输入或选择备份文件存放的路径(管理工具所在主机)。
开始日期/结束日期:指定要备份的历史数据的时间范围。
开始备份:点击按钮开始备份历史数据。备份完成后在管理工具左下角状态栏中会显示备份历史完成。在相应的路径中会显示多个备以天为单位的数据备份文件,名称为“BACK+执行备份的日期.bak”,例如“BACK2023-06-27.bak”。
4.12.2恢复
提供数据库工程及历史数据的恢复功能。
编辑切换为居中
按指定的时间段恢复:指定时间范围恢复历史数据,适用于手动备份方式备份的历史数据文件。
编辑切换为居中
远程路径:输入或选择要恢复的备份文件所在路径(数据库所在主机)。
本地路径:输入或选择要恢复的备份文件所在路径(管理工具所在主机)。
开始日期/结束日期:指定要恢复的历史数据的时间范围。
覆盖已有内容:恢复历史数据时是否覆盖已有内容。
开始:点击按钮开始恢复历史数据。
按选定的文件恢复:直接使用备份的历史数据文件恢复数据,方式为覆盖恢复。
编辑
远程文件恢复:选择数据库所在主机上的文件恢复数据。
本地文件恢复:选择管理工具所在主机上的文件恢复数据。
4.12.3工程备份与恢复
提供数据库工程的备份和恢复功能。
编辑切换为居中
备份文件:输入或选择工程备份文件存放的路径(管理工具所在主机)。
开始备份工程:点击按钮开始备份工程。
工程恢复:选择工程备份文件恢复工程。恢复后会弹出提示是否重启运行,按需选择即可。
编辑
4.13测试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