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设备    参数  系统  经纪    教师  机械  中国 

诞生于西欧的马克思主义为何能在中国扎根?二十大报告提到了两个关键词

   日期:2024-11-07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yishengsujiao.xhstdz.com/news/549.html
核心提示: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贯通”和“融通”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生存逻辑、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规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强烈的文化自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方法论意义。

诞生于西欧的马克思主义为何能在中国扎根?二十大报告提到了两个关键词

一、文化精神融通契合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首要因素

马克思主义自问世以来,从欧洲走向了全球,从19世纪走进了21世纪,思想之光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然而,作为外来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传入各民族必先图存活、再图发展。存活的关键在于能否融入各民族的传统之中,与民族文化相融通;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解决各民族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事关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诞生于西欧的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繁荣兴盛,与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土壤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不仅没有产生排异反应,反而能在各种思潮的激荡竞争中被中国人民所选择、所接受,这种选择不是偶然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具有高度契合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文化精神是融通的。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先生所言:“中国民族和它的优秀传统中本来早就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种子。”

中华民族拥有在5000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这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无法绕开的独特历史语境和文化实际。中华民族5000多年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肥沃土壤。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的优质基因在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中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也以其丰厚思想财富滋养了马克思主义,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民族风骨、中国生命,使得诞生于西欧的马克思主义得以在社会主义中国繁荣兴盛,在21世纪展现出强大生机活力。

二、“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华文化沃土的方法论

“相结合”是毛泽东在同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和任务时,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和统一。百年来,如何解决两者“相结合”而不是“相脱离”的问题,始终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从毛泽东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到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对党的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发展,体现出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丰富,并在两者相结合中达到了高度的理论自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侧重的是思想文化与思想文化之间的“相结合”。我们需要以新的实践为基础,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使两者相统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交流交融交锋,我们尤其需要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和中华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需要指出的是,在推进思想文化与思想文化相结合时,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来实现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剔除传统文化之糟粕,吸取其精华,这是两者相结合的题中应有之义;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两者具有相通之处的思想认识、精神追求和价值观上的结合;三是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伟大社会革命中既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完善和发展,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三、在“贯通”“融通”中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根深叶茂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十分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要形成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又要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内容上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从中国的历史文化看,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就不会有中国特色,更不会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厚植创新理论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就在于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因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时,我们不仅要认识到“相结合”的客体即中国的具体实际及包含其中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还要认识到“相结合”的主体是具有独特精神世界和强烈民族复兴意识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这样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推进的社会实践,必定是带着中华民族精神追求和历史追求的社会实践;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基础上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定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不可或缺的元素相结合的。

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要有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自觉,坚持和运用“贯通”“融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精神追求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中,不断赋予党的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表达,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根深叶茂。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地址:http://nhjcxspj.xhstdz.com/news/549.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nhjcxspj.xhstdz.com/ , 查看更多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